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始建於1959年3月,是從事小麥、大豆、甘薯、穀子、高粱[1]等作物種質資源、遺傳育種、栽培生理及農業氣象與生態、植物新品種測試、穀物營養與質量安全研究和成果應用的社會公益性事業單位,為山東省產學研合作創新突出貢獻科研單位、全國文明單位, 位列「十一五」全國農業科研機構科研綜合能力評估第11位。

目錄

人才團隊

現有在職職工112人,其中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63人,博士63人。設有小麥遺傳育種、小麥誘變育種、小麥種質創新與利用、小麥分子育種、小麥栽培、植物新品種測試、薯類遺傳育種與栽培、豆類遺傳育種與栽培、雜糧遺傳育種與栽培、農業氣象與生態、穀物營養與質量安全等11個創新團隊。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百千萬人才、國務院特貼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華農業英才獎獲得者、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獲得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20餘人(次)。

科研創新

「十五」以來,先後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00餘項,年均科研經費2000餘萬元。擁有小麥強筋品種改良、小麥育種、小麥栽培、甘薯栽培與生理、種薯繁育與質量控制、穀子高粱水分管理與節水栽培6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科學家崗位和大豆、高粱2個綜合試驗站站長崗位以及小麥栽培[2]、甘薯育種、甘薯栽培和雜糧栽培5個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崗位。「十五」以來主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8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0餘項,審定農作物品種70餘個。

平台建設

國家發改委:小麥玉米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農業農村部

國家小麥區域技術創新中心

黃淮北部小麥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黃淮海薯類科學觀測實驗站

山東省國家農作物品種測試站

國家黃淮海轉基因小麥中試與產化基地濟南試驗站

國家黃淮海轉基因大豆中試與產業化基地濟南轉基因大豆生態育種與中試試驗站

國家轉基因小麥環境安全評價與檢測技術中心濟南轉基因小麥環境監測試驗站

小麥原原種繁育基地

甘薯原原種擴繁基地

山東省發改委:

山東省特色作物工程實驗室

國際科技合作平台:

中-法轉基因小麥合作研究中心

中-CIMMYT保護性耕作及高效節水合作研究中心

中-澳小麥品質聯合實驗室

山東-蘇丹現代農業合作研究中心

示範推廣

以服務「三農」工作為己任,在全省建立了12處博士科研工作站和成果轉化示範基地。每年舉辦現場觀摩會20餘次,科技下鄉服務活動30餘次,培訓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民群眾1萬餘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0餘萬份,及時將最新科研成果推廣到千家萬戶,小麥、甘薯、大豆、穀子、高粱品種全省覆蓋率50%以上,為全省糧食生產做出了重要貢獻。

國際合作

長期與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國際馬鈴薯中心、美國農業部大豆研究中心、美國佐治亞大學、澳大利亞西澳農業部及默多克大學、韓國生命工學院、韓國京畿道農業技術院、法國利馬格蘭集團、蘇丹國家農科院等國家機構和國際組織保持廣泛聯繫和密切合作。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將按照「強化優勢學科,提升特色學科,發展新興學科」的學科發展思路,增強創新意識,弘揚團隊精神,營造求真、務實、團結、奮進的良好學術氛圍,建設和諧、創新型研究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把作物所建設成為山東省重要的農作物科技創新基地、科技成果和人才培育基地、國內外科技合作交流基地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