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東琅琊台考古發掘出秦漢時期排水系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漢時期排水系統

來自網絡的圖片

山東琅琊台考古發掘出秦漢時期排水系統近日,山東省琅琊台遺址考古發掘取得新進展,台頂發現2000多年前秦漢時期大型夯土台基、排水系統和建築基址,規模宏大,建築工藝嚴謹,據此推測在台頂或許曾存在過一座規格較高的大型古建築。[1]

  今年10月底,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正式對琅琊台遺址展開考古發掘。琅琊台遺址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直處於大遺址保護勘探階段,許多歷史謎團尚未揭開。

12月21日拍攝的琅琊台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記者 李紫恆 攝

12月21日拍攝的琅琊台遺址考古發掘現場。三組整齊的陶製管道規整排列,管道較粗,管壁較厚,陶水管為兩端大小各異的標準件,與現代城市地下排水管件類似。記者 李紫恆 攝

考古隊員(左二)在琅琊台遺址考古發掘現場介紹陶水管的構造和結構(12月21日攝)。記者 李紫恆 攝

琅琊台遺址考古發掘現場拍攝的秦漢時期的石砌地漏,六方大小石塊斜面壘砌,中間的石塊開有方形小孔。根據地漏的形狀和製作的精細程度,可以初步判斷它應該用於室內排水(12月21日攝)。記者 李紫恆 攝

考古隊員在琅琊台遺址考古發掘現場介紹發掘出的秦漢時期的石砌道路(12月21日攝)。記者 李紫恆 攝

琅琊台遺址考古發掘現場的陶製管道(12月21日攝)。記者 李紫恆

考古隊員彭峪在介紹琅琊台遺址考古發掘的進展(12月21日攝)。記者 李紫恆 攝

  琅琊台遺址位於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琅琊鎮,包括位于山頂的夯土台基(大台)和海邊的夯土台基(小台)兩部分,兩處遺址主要圍繞秦漢時期琅琊文化進行考古發掘。記者在台頂第一個發掘點見到,三組整齊的陶製管道規整排列,管道較粗,管壁較厚,陶水管為兩端大小各異的標準件,與現代城市地下排水管件類似。

  聯合考古隊工作人員彭峪介紹,目前清理出來的陶製管道上下兩部分長度約12米,有20多節,每一節管道的體量比較大,長度約60厘米,闊口直徑約45厘米。「古建築排水管道單排比較普遍,兩排的也不多,像琅琊台遺址這樣三排整齊並列安放,在國內同期考古中極為少見。」

  此外,在相隔不遠的第二個發掘點,考古隊發現了秦漢時期的石砌地漏。六方大小石塊斜面壘砌,中間的石塊開有方形小孔。據彭峪介紹,同一時期的全國其他地方遺址發現過磚砌的地漏,但用石塊壘砌的非常罕見。根據地漏的形狀和製作的精細程度,可以初步判斷它應該用於室內排水。

  秦漢統治中心主要在陝西一帶,琅琊台是山東地區為數不多的和秦、漢皇帝巡視活動有關的遺蹟,琅琊台在文獻記載中是秦、漢皇帝巡視的地方,通過考古發掘,不排除這裡曾經存在一處規格較高的皇家建築的可能,且與皇帝活動直接相關。

  琅琊台上是座什麼樣的皇家建築?目前業界說法不一,有人認為秦始皇三次登臨琅琊台,曾建過一座輝煌的行宮,還有人說秦始皇建的是祭台。2019年首次正式對琅琊台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意味着秦始皇三巡琅琊台的千年之謎,將隨着考古發掘的不斷深入,慢慢還原歷史真相。[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