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屬相為猴(大樹)

屬相為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屬相為猴》中國當代作家大樹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屬相為猴

此生不喜與生俱來的有二:一為生日,二為屬相。我生於公元1968年11月20日,這個日子家母也是恍記,她只記得寒冬仲月還在平整農田,半夜裡肚子疼,父親不在家,姐姐在外奶家,母親憑着經驗,一個人折騰了半天,然後,我就呱呱落地了。第二天早沒有上工,鄰居王家大媽過來叫,才知道母親生產了,不能下地掙工分了。父親得到消息,也從村上趕回到家。

對於我來說,生日究竟是哪一天應該重要,多次追問母親核實,都無下文。查詢老黃曆,此日為戊申年的秋祭「祭祖節」,這個日子是中國人傳統的寒衣節,又稱「冥陰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這一天,在另一個世界遊蕩的先祖親人們都會回來,添置禦寒的衣裳,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以此解讀,我生於毛家,也是因果續緣歸家了。

屬相為猴。我對猴子並無好感。提及猴子,就想起形容猴子的一個成語:尖嘴猴腮。這個成語簡直等同於獐頭鼠目了,猴鼠就是一類,去動物園一般都不會去看猴。曾經在川北高原旅行遇到猴群,猴子搶食時的欺弱怕硬簡直令人髮指。只不過,孫悟空為猴子家族們掙了一把臉,動畫片《大鬧天宮》里的齊天大聖是那個時候孩子們的偶像,常玩的遊戲自然是手裡提着一根木棍捉迷藏。八十年代以後,每到電視裡播放《西遊記》時,大家就知道,孩兒們放寒暑假了,該撒野了。

但齊天大聖在我的心目中總想起一個成語:沐猴而冠。不過,我卻不是,從來不會苟且生活,從來學不會阿諛諂媚。尤其自己的這副尊容苦大仇深,是典型的舊社會面孔,初識人令對方不喜,社交辦事令對方不悅,見了親友的小孩子也遠遁,心緒不佳時越發生硬冰冷,自己也嫌棄。但沒有辦法,爹媽給的面相就這樣,與他人何干。我就是我,有敬我者、親我者、近我者,當然也有遠我者、嫌我者、謗我者。有近有遠,才是自然人與社會的正常形態,逐漸釋然,近我者我敬之,真誠相待;遠我者我遠之,陌然擦身而過,何足掛齒。

曾經因面冷問題還惹得三十多年友誼而耿介於懷過。我與許軍先生是師範同學,也是摯友,但在畢業留言冊上,率真直性的他給我寫了這樣一段話:「你好似沉默,但不是沉默,這只是你性格的一個特點,說你冷,你不冷;說你熱,你不熱,願你冷起來或熱起來,不要不冷不熱。」這段話對於還未走上社會、還未遭受風霜磨礪的我們確實是劍膽琴心,赤誠相待了。很多年以後,一位民辦幼兒園的女士園長如此評說:「我看到了您平時冷峻外表下的另一面,有趣、有才,願成為良師益友。」這樣的評判還算公允。

面相會遺傳,性格也會遺傳,與家族基因有關,這是科學定論。很多人說,我的大外甥長得很像我,過年時,兩人同框於手機美顏,竟然是雙胞胎的模樣,恍惚穿越。但外甥性格卻繼承了他張家爹媽的,與毛家一點不像,生命的命與相也是很有玄機的。

世間萬物都有五行,按照《周易》卦爻,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五行屬性。在遭際一場人生逆旅後,很在意命理之說,也上門拜過神公靈婆,求其指點迷津一二。我的姑姑就是一個所謂的「靈善」,對於替人消災祈福的事情樂此不疲,對於這個問題我不避諱,也不苛責拋開迷信外衣後沒有文化的姑姑的精神寄意。我是無神論者,曾經下了一番功夫研讀邵偉華的《周易與預測學》,然後一本正經地使用周易預測方法爻理,推演其中的玄機,殊料,沒有慧根,很是費解頭疼。天機我不可窺知,只好束之高閣,但還是忍不住查詢了一下屬猴的命理,標籤是這樣的:1968年的猴缺金,五行缺金的人性格溫潤懦弱,做事保守謹慎,比較膽小怕事缺乏決斷力。讀完了這一行字,我很是詫異,這是真實的我嗎?我確實缺金,與孔方兄無緣,但性格耿直,做事雷厲風行,典型的毛家人的性格特徵。

不過,我還是一直敬畏八卦的玄妙,那是哲學的祖宗,對於未知未解自然之謎一直有敬畏之心,就如年輕時很不解孔子先師「子不語怪力亂神」,以為孔子也怕鬼,孔子相信鬼神的存在,後來讀了很多儒家經典,才明白了孔子之所以敬鬼神,答案很簡單:「不知生焉知死」,把生的意義搞明白都不容易,談鬼神會擾亂仁愛之心。孺子不可教也,慨嘆先師孔子當年「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只是「七日不嘗粒」,自嘲是一隻累累若喪家之犬。

人生有順逆,順逆皆行舟,我也一樣,有過拆東牆補西牆,有過「破帽遮顏過鬧市」,有過「潦倒新停濁酒杯」,但對於頭頂堆積如山的稻草依然置若罔聞,對那些閒談笑料、冷言譏笑、假仁假義諸如此類也習以為常,因為混跡的場子少了,反而養成了一個習淡多素的生活習慣,過去的結腸炎好了,頸椎病也好了,方明白老子說的至理: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生活細節處也是如此,冥冥之中有真章。「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自艾自憐只會招人鄙視,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拯救自己的還是自己,從此再不染指方城麻兄,也遠離麻衣之學。

一歲年輪一歲心,人生無常也有常。記得在2016年猴年的最後一天,在人生的第四個本命年過去後,我為自己畫上一幅沒有曲調的自畫像,也為辭舊迎新:「本命相楫別,仍是猴子一隻。知命時節,曾意雁過留聲,風雨何戲蓮蓬?匆匆那年。倦意夢沉枕,走過星星幾粒。天光又白,已無瑞雪豐年。蛙聲如鴰又怎?冬深正眠。」我知道,對於生命的「常」與變,要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聖人孟子教誨的要發揚本性中的四端,才是必修的人生功課,對於自己的變化不悔不憂,對於別人的變化無怨無憂。我們不可能扼住命運的喉嚨,不可能讓每個日子都是繁花似錦,但生活方式很重要,可以讓日子慢下來,也是我讀了林清玄散文的感悟——在春天面朝一波清湖,秋天看風淡雲輕,夏天聽取蛙聲一片,冬天再抖落飄滿肩頭的雪花,慰藉一番艱難困苦玉妝成的感覺。

想起北宋哲學家邵雍,他小時候對於周易爻辭是無師自通,自悟自會。天人就是天人,與天相同的人是老天造化的,就不要勉強自己了,還是再讀一讀他那首童趣盎然的《山村詠懷》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今天再讀,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生活哲學的真善美竟然是如此的簡單明了,大道至簡,人生命理也至簡至朴。

我不高尚,也不卑俗,我在極力擺脫平庸生活狀態的時候,也在努力重構生命的精神依託。二十年前,我讀過周國平先生的《純粹的智慧》,就令人耳目一新。二十年後,通過俞敏洪先生的推介,我讀到了《仰望蒼穹》,我相信世上要有敬畏,相信謙卑能夠給人帶來好運和內心安穩,相信信念的力量。我知道,生命的命理是「常」與「變」,是永恆的,「常」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不好,「變」也一樣,變不一定是好,也不一定是不好。四季有變,我們感受到了風華雪雨,人生有變,我們有了悲歡離合,也體悟到了一種令人心動的感覺,我知道,那就是屬於我的命理,我屬性為猴的命理。[1]

作者簡介

毛建忠,筆名,大樹。甘肅酒泉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