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屈姓名人,屈姓來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屈姓名人,屈姓來源,百家姓故事。[1]

故事內容 

一、姓氏源流

屈(Qū)姓源出有三:

1、夏代時有屈驁,曾經被夏王啟討伐。他是屈氏的祖先。

2、以封地命姓,出於羋姓,其始祖是春秋時楚國莫敖。春秋時,楚武王的兒子瑕,官至莫敖,位於令尹之下,楚武王封瑕於屈地(今湖北秭歸),把屈作為瑕的食采之邑,故史稱屈瑕,或莫敖瑕。屈瑕的後代以封地命姓,遂稱屈氏。戰國時,屈氏、景氏、昭氏成為楚國公族中有勢力的大宗。

3、北魏孝文帝時,有代北複姓屈男氏、屈突氏改為屈姓。其後子孫亦稱屈氏。


二、歷史名人

屈原:名平,戰國時楚國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大詩人。創作了《離騷》、《天問》等20多篇不朽的詩篇。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詩句流傳千古。他因遭奸臣誣害,政治抱負得不到施展,眼看楚國將陷於秦國鐵蹄之下,於5月5日投汨羅江而死,後來,人們就定這一天為端午節,作為人民紀念這位偉大詩人的傳統節日。


屈大均:明末清初文學家。他以繼承屈原精神為己任。其詩感傷時事,揭露清軍暴行。着有《翁山詩文集》等書。清初,他得着作被列為禁書。他與陳恭尹、梁佩蘭合稱為嶺南三大家。


屈突通:曾任隋朝左騎衛大將軍。歸唐後為李世民部將。消滅薛仁杲後,諸將爭搶珠寶,他獨無所取。平定王世充,論其功第一,深為唐太宗敬重。


屈突蓋:為屈突通之弟。曾任長安令。他正直嚴厲,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權貴惡徒為之忌憚斂跡。時有「寧食三斗艾,不見屈突蓋;寧食三斗蔥,不逢屈突通」之譽。


三、郡望堂號

1、郡王

臨海郡:三國時東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將會稽郡部分置臨海郡於章安,相當今浙江省東部沿海、象山港以南地區。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年)臨海郡廢,置臨海縣。據《郡望百家姓》載:屈氏望出臨海郡(或臨淮郡)。

河南郡:漢高帝置,治所在今天河南省洛陽市一帶。據《姓氏考略》 載:屈氏望出臨海河南。

2、堂號

三閭堂、汨羅堂:都是根據屈原命名的。戰國時屈原,博聞強記,明於治亂,在楚國官至三閭大夫。楚懷王很尊重其才。後來因為被奸臣靳尚和鄭貴妃說他的壞話,被貶到江南。他作了《漁父詞》,表明自己的愛國心,自投汨羅江而死。

視頻 

百家姓:屈姓

參考資料 

  1. 屈姓名人,屈姓來源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