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尾骨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尾骨肌

尾骨肌 鎖定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百科科學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

PC肌,是恥骨到尾骨之間呈帶狀的肌肉群,PC是恥骨和尾骨英文字母的字頭簡稱。男子的PC肌是從陰囊到肛門之間的肌肉群,它起着抬起陰莖的輔助作用;若女子的PC肌是陰道到肛門之間的肌肉群。經常練習PC肌,不但可以提高性生活的質數,提到的性興奮度和陰道收縮等肯定是有作用的。對痔瘡、前列腺增生的預防和女性尿道括約肌的鍛煉也很有好處。國內外都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古代金冷法對性功能的提高其中對PC肌起到鍛煉的作用也有很大的關係。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尾骨肌
  • 外文名 PC muscles

對女性盆腔器官脫垂患者尾骨肌的初步探討

盆底器官脫垂Co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婦女中發病率高達30%,嚴乖影響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也給患者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閉。普遍認為POP的主要病因與妊娠陰道分娩口、盆腔內腫物、婦科手術等因素造成的瓮底支持結構損傷有關,同時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以及相關膠原蛋白的活性下降也是造成中老年婦女產生POP的因素。

盆底支持結構主要有盆底的肌肉,韌帶,筋膜所構成,盆底肌肉是主要部分。在盆底肌肉中,肛提肌起到最主要的支持作用,尾骨肌位於肛提肌後方,骶棘韌帶上面,起於坐骨棘,呈扇形止於骶、尾骨的側緣,在解剖學上起到協助封閉骨盆下口,承托盆腔臟器及固定骶尾骨的重要作用。國內外文獻數據報道,盆腔器官脫垂患者大部分伴有肛提肌損傷,而對尾骨肌的觀察研究很少。

筆者在本研究中收集並觀察了中老年女性POP患者的盆底靜息態核磁共振圖像資料,並與同年齡段構成比例的健康對照組進行盆底圖像的對比分析,旨在探討3.0T核磁共振(3.0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J)檢查方法中女性盆腔器官脫垂患者尾骨肌的信號及形態變化等相關指標。

研究結果顯示

盆腔器官脫垂患者雙側尾骨肌形態的變化明顯大於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在3.0T MRI軸位圖像中盆腔器官脫垂患者雙側尾骨肌與正常人群比較肌肉厚度變化更大。MRI評價尾骨肌形態及厚度可以反映盆底壓力的大小,對於研究盆腔器官脫垂患者尾骨肌的肌肉損傷及評估治療具有顯著意義。[1]

參考文獻

  1. [1],媽媽網,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