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尤溪口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尤溪口鎮位於尤溪縣境東北部境,北緯26°23′~26°24′、東經118°24′~118°27′之間,尤溪河與閩江匯合處。1972年設鎮,轄1個行政村。該鎮交通便利,有峰福鐵路(原外福鐵路) ,316國道和閩江航運,為尤溪縣對外交通樞紐。[1]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210公頃,常住人口577人。

中文名: 尤溪口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

地理位置: 尤溪縣東北隅

面 積: 210 公頃

下轄地區: 尤墩村

政府駐地: 尤墩村

電話區號: 0598

郵政區碼: 365105

人口數量: 577人(2017年)

著名景點: 九阜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天湖風景區、南溪書院

火車站: 尤溪口站

車牌代碼: 閩G

歷史沿革

1959年屬西洋公社,1972年5月劃出尤墩大隊設立尤溪口鎮。1985年,轄尤墩1個村(尤溪口、丘墩、渡船頭、噴田、竹峽5個自然村)、3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尤溪口自然村。 1997年,轄尤墩居委會。

交通狀況

該鎮交通便捷,地處閩江中游南岸的尤溪河與閩江交匯口,316國道邊,距縣城56千米,南平46千米、福州118千米。鐵路峰福鐵路(原外福鐵路)、316國道 、閩江航運縱貫境內。

建築景觀

尤溪口鎮是國家重點工程,水口水電站庫區全淹沒區,水域面積4.6平方千米,庫岸線10千米,1989年水庫蓄水鎮區被淹,1991年基本完成搬遷復建任務。居民房屋均是磚混結構,立面裝修,背依吾峰山,面朝閩江水,風景秀麗。鎮內有鄭氏和周氏祖祠各一座,道教活動場所──三福堂一座。

基礎設施

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齊全,現有日產700噸水廠和日產350噸飲用水機井2口;有10KV電力線路,已全面完成農村電網改造;316國道穿境而過,鐵路外福線隔岸而行,尤溪口火車站已建成交付使用。航運上接南平、下至福州馬尾港,擁有500噸級、300噸級客運、石油、木材專用碼頭。通訊已有程控電話300多門,移動通訊、聯通、小靈通已全面入網。廣播電視與用縣併網,衛生排污系統基本形成,達到城鎮排污標準。鎮區道路100%硬化,區內綠化面積達到80%以上,2000年被省綠化委授予「省級園林式鄉鎮」。2006年被縣委授予縣新農村建設優勝示範區。

鄉鎮建設

尤溪口鎮位於尤溪匯入閩江處的西側。民國14年(1925)建成僅能容3艘輪船停靠的小碼頭。1955年,縣人民政府撥款在閩江河床中礁石上建外碼頭,並砌一條塊石與混凝土混合的大道與內碼頭相通。1957年,閩江北岸的外(洋)福(州)鐵路修通;1959年,縣城至尤溪口的公路修通,這裡便成為本縣水陸交通樞紐。1973年,外碼頭進行大整修,同時建成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售票、候船室,擴建2條混凝土車道與岸相通,順岸坡建成一條地面牽引索道與外碼頭車道相接。1985年12月,橫貫閩江南北兩岸可通汽車的尤溪口鋼索吊橋建成,使南岸的公路和北岸的鐵路直接相通。

民國初期,這裡是僅有二三十戶居民的小村落。從民國11年興建第一幢公用樓房厘金局起到1949年,還建有閩江上遊輪船站等4幢公共樓房,及四五家私人店房。新中國建立後,從1957到1972年,建有商業、交通、運輸、供銷、金融、林業、二輕、外貿、郵電、衛生等部門的公用樓房29幢、大小倉庫12座,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1972年,尤溪口建制為鎮,到1985年止,各企事業單位又建樓房20多幢、建築面積1.48萬平方米。其中較大的外貿倉庫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鎮招待所建築面積1360平方米。1949年,民房39幢,建築面積1780平方米,多是單層木結構建築。從1950到1985年,新建民房94幢,建築面積20180平方米(其中1978年後新建的占60%)。新建房多是土木和磚木結構的雙層樓房。

1970至1985年建成大小貨場6處,面積1.2萬多平方米;混凝土道路5條,長3000多米;混凝土街道一條,寬12米、長114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