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尚秉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尚秉和(1870年4月27日-1950年4月10日),字節之,號滋溪老人石煙道人,男,直隸行唐縣(今河北省行唐縣)人。晚清進士,易學家,是象數派易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簡介

博學善文,喜玩金石,工於繪事,精通中醫,於易學造詣淵深,其代表作品有《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詁》等易著之津梁。

經過二十多年的潛心研究,對《周易》的筮法、治易的根本諸重大易學問題上,建構起自己獨特的,並因此在中國現代易學史上占據重要的一席。

生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進士。同年閏五月,以主事分部學習[1]。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補主事,翌年擢員外郎,京察一等,記名軍機章京。宣統元年(1909年)任京師大學堂國文教習,翌年丁父憂。服闕,復任民政部員外郎。

辛亥革命後,在中華民國內務部任職,任第三科科長,署營繕司司長。後辭官去職,執教於國立清華大學

民國十八年(1929年)受聘於奉天萃升書院,主講席三年。九一八事變後返回北平,任中國大學國學系教授。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執教於保定蓮池講學院。抗戰爆發,居家不出。抗戰勝利後,受聘為南京國史館纂修。

1950年逝世。

生平行狀

尚秉和出身於世代耕讀之家,生於公元1870年(清同治十九年)。他資性聰穎,早年肄業於本邑龍泉書院,後遊學於保定蓮池書院,師事國學大師吳汝綸,專攻古文經史之學。

公元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中舉,翌年成進士,分工部,時年33歲。

1904年(光緒三十年)入進士館,學習法政;翌年十二月,調入巡警部。

公元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補主事,翌年擢升員外郎,又得京察一等,記名軍機章京。公元1909年(宣統元年)入京師大學堂,為國文教習;翌年丁父憂,服闕復為民政部員外郎。

1911年辛亥革命後未脫宦場,仍吏隱於內務部,任該部第三科科長,署理營繕司司長。在此期間,曾奉部檄往熱河,查避暑山莊古物;從塔宣撫使為參贊,遍游張家口諸邊塞;因賑至漢口,查賑河北;足至蚌埠濟南瀋陽……浮沉部中者十多年。雖曰為官,實亦隱逸。奉命出差,公務之餘,訪名山大川,吊先賢遺蹟,適心愜意,不亦樂乎。後乾脆辭官去職,執教於國立清華大學,開始課徒著述之生涯。

1929年受聘於奉天(今瀋陽)萃升書院,主講席三年。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寇侵占東北,尚氏憤而返京,任北平中國大學國學系教授。

1937年(一說1938年)應聘執教於保定蓮池講學院。嗣後盧溝橋事變,遂蟄居家中不復出。抗戰勝利後,南京國史館聘為纂修。

1950年4月10日病逝。

學術影響

尚秉和先生對易學的主要貢獻是在易象學方面。他提出「易辭從象生」的觀點,無疑是指導人們治易的正確方針。而他從注《焦氏易林》中發掘出來的百餘條久已失傳的易逸象,以及從中歸納出的易用正覆象、對象、互象、大象、半象之法,「驗之於《左傳》、《國語》的占象而合,驗之於《逸周書·時訓》的准象而合,驗之於《周易》卦象也都基本上相合」,因而解決了易學史上諸多懸而未決的易象問題,其對易象的貢獻在近現代是無人可與之比肩。

王晉卿因而稱讚尚氏「使西漢易學復明於世,孟子所謂其功不在禹下」。

著作

學識淵博,著述甚豐,精通中醫,尤精於《易》學。其代表作品有《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詁》、《周易尚氏學》、《周易古筮考》及《易說評議》等易著之津梁[2]

除易學著作外,另著有《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

參考資料

  1.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五百十七):光緒二十九年。癸卯。閏五月甲申朔。……○引見新科進士。得旨。……章鈺、張坤、夏啟瑞、顧准曾、夏之霖、甘鵬雲、徐彭齡、吳建三、郭銘鼎、張蔭椿、錢振鍠、孫寶書、陳旭仁、任祖蘭、陳黼宸、呂興周、單鎮、賴瑾、尚秉和、史國琛、侯延爽、王䵺、張智遠、談道隆、李澤蘭、周鏞、祝廷華、楊肇培、楊鴻發、胡位咸、朱德垣、張新曾、關文彬、郭家聲、黃兆枚、朱燮元、劉敬、何啟椿、徐士瀛、杜述琮、李華炳、彭紹宗、徐冕、薛登道、李德星、黃錫朋、李玉振、劉彝銘、徐紹熙、汪應焜、陳曾壽、沉澤生、王世澂、孔昭晉、李維鈺、龔慶雲、王彭、魏元戴、程繼元、曾光爔、牛蘭、楊繩藻、欒駿聲、紹先、李漢光、王揚賓、卓寶謀、易順豫、吳鼎金、趙曾檣、景凌霄、關陳謩、袁祖光、丁毓驥、楊熊祥、呂彥枚、靳志、熊朝濱、魯藩、蕭開瀛、荊育瓚、高嘉仁、張銑、王汝榆、蕭湘、吳嘉謨、常麟書、恩華、陳畲、范振緒、石金聲、忠興、俞樹棠、狄樓海、俱著以主事分部學習。
  2. 近代易學名師尚秉和小記. [2010-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