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尖吻七鰓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尖吻七鰓鯊(學名:Heptranchias perlo)是六鰓鯊科、七鰓鯊屬的一種鯊魚。體延長,前部亞圓筒形,後部稍側扁。頭稍平扁;尾基上下方無凹窪。吻中長,前緣尖突。眼大,長橢圓形,無瞬膜。鼻孔小,近於吻端。口裂寬,深弧形;上下唇褶不發達。頜齒側齒而尖銳;上頜無正中齒,每側9-10個,每齒均具一細長鈎狀齒頭,具小齒頭1-3,愈往後側具較多小齒頭;下頜正中具一齒,中央齒頭大,側齒頭細小,每側5齒,長方形,內外側具1-5小齒頭。噴水孔細小,位於眼後緣上方。鰓孔7個。背鰭一個,小而後位,起點與腹鰭後緣相對,後緣凹入,上角鈍圓,下角延長尖突;胸鰭寬大,鐮刀狀,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尾鰭狹長,尾椎軸低平,上葉不發達,下葉前部具顯著三角形突出,中、後部間具缺刻。體背側暗褐色;吻腹側及腹部淡色;各鰭灰褐色;背鰭上部及尾鰭末端灰黑色。

棲息於大陸棚或島嶼棚斜坡外緣的近、外海底棲大型鯊類,一般棲息深度在100-400米附近,但最深可達1000米,偶被捕獲於水錶層。主要以其它小型鮫類、小型硬骨魚類、甲殼類及烏賊等為食。卵胎生,一胎可產下9-20尾幼鯊。廣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熱帶和溫帶沿岸海域。在中國分布於東海和台灣近海、南海。[1]

動物學史

尖吻七鰓鯊最初由Bonnaterre於1788年描述並命名為Heptranchias perlo。屬名Heptranchias是源自希臘文「heptra」(意思是七臂)和「agchein」(意思油門)。在過去的科學文獻用來指代這一物種的同義詞包括Heptranchias cinereus Gmelin 1789、Squalus cinereus Gmelin 1789、Notidanus cinereus Gmelin 1789、Heptrancus angio Costa 1857、Heptranchias angio Costa 1857、Notidanus cinereus aetatis Bellotti 1878、Notidanus cinereus pristiurus Bellotti 1878、Heptranchias deani Jordan & Starks 1901、Heptranchias dakini Whitley 1931。

形態特徵

剛產仔鯊長26厘米。最長約137厘米,雄成魚長約85厘米,雌成魚長89-93厘米。體延長,前部亞圓筒形,後部稍側扁。頭稍平扁,頭長約為全長的1/5。尾稍側扁,尾長大於頭和軀幹長,尾基上下方無凹窪。吻中長,前緣尖突,口前吻長約為頭長的1/4,鼻孔外緣至吻端距略大於鼻孔內緣間距的1/2。眼長橢圓形,眼徑約為頭長的1/4,距吻端比距第一鰓孔為近,其前緣稍後於口前緣,無瞬膜,眼間隔頗寬。鼻孔小,下側位,距吻端比距口為近,鼻孔內緣至吻端距與至口前緣距約相等,前鼻瓣後緣擴大呈寬三角形,捲曲,後鼻瓣邊緣波曲。鼻間隔寬,約為鼻孔長的3倍。口寬大,前部鈍尖,兩側幾直行,長稍大於寬,口閉時上下頜緊合,不露齒;上下頜唇褶不甚發達,僅限於上唇口隅處,褶溝向後伸達第一鰓孔之半程。齒側扁,上下頜齒異型;上頜無正中齒,每側9-10齒,每齒具一細長鈎狀齒頭,第四至第六齒基底前、後方具一小齒頭,第七至第九齒基底前方具2小齒頭,後方具一小齒頭,第十齒具3齒頭;下頜正中具一齒,中央齒頭大,側齒頭細小,1-2個;每側5齒,長方形,第二或第三齒頭最大,內側具1-2小齒頭,外側具3-5小齒頭。噴水孔小,上側位,在眼的水平線稍上方,距第一鰓孔比距眼為近。鰓孔每側7個,寬大,下部伸達腹面,向後遞小,第六鰓孔幾與眼徑等長,最後1個位於胸鰭基底前方。盾鱗具3棘突,3縱嵴。

背鰭1個,小而後位,起點幾與腹鰭基底後端相對,垂直高約為基底長的2/3,前緣圓凸,後緣凹入,上角鈍圓,下角尖突。尾鰭狹長,全長約為尾鰭長的3倍,尾椎軸低平,上葉不發達,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而延長,後部微突,中部與後部間具一缺刻,尾端鈍尖。臀鰭稍小於背鰭,基底長約為後者的7/10-9/10,後緣幾乎直,外角圓鈍,里角尖突,起點幾與背鰭基底後端相對。腹鰭稍大於背鰭,後緣近平直,外角圓鈍,里角尖突。胸鰭較大,前緣微凸,後緣凹入,外角和里角鈍尖,前緣長約為寬的1.3倍。

背面和上側面暗褐色,下側面和腹面淡色,各鰭灰褐色,背鰭上部和尾端灰黑色。

近種區別

尖吻七鰓鯊可能與扁頭哈那鯊(Notorynchus cepedianus)混淆。扁頭哈那鯊的眼睛較小,鼻子寬而圓,與之相比,尖吻七鰓鯊的眼睛窄而尖。扁頭哈那鯊在整個身體上有黑點,而尖吻七鰓鯊沒有黑點。

生活習性

棲息於大陸棚或島嶼棚斜坡外緣的近、外海底棲大型鯊類,一般棲息深度在27-270米附近,但最深可達1000米,偶被捕獲於水錶層。雖然剛鯊魚體型很小,但它是一種貪婪的食肉動物。主要以其它小型鮫類、小型硬骨魚類(如鱈魚、小鯊魚和鰩魚)、甲殼類(如蝦、螃蟹、龍蝦)及烏賊等為食。夜間進食和活動增加。

分布範圍

海域範圍:廣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熱帶和溫帶沿岸海域。在西大西洋,在西大西洋,這種鯊魚分布在北卡羅來納州(美國)和墨西哥灣北部到古巴,委內瑞拉南部到阿根廷。在東大西洋,從摩洛哥到納米比亞,包括地中海。在印度洋西南部、阿爾達布拉島、莫桑比克南部和南非附近海域也有分布。太平洋分布於日本、中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以及智利北部沿海。在中國分布於東海和台灣近海、南海。

國家地區:阿爾及利亞、安哥拉、阿根廷、澳大利亞、貝寧、巴西、喀麥隆、智利、中國、剛果、科特迪瓦、埃及、赤道幾內亞、法國、加蓬、岡比亞、加納、希臘、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印度、印度尼西亞、意大利、日本、利比里亞、利比亞、毛里塔尼亞、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金塔納羅奧州、尤卡坦州、塔巴斯科州、坎佩切州、塔毛利帕斯州)、摩洛哥、莫桑比克、新西蘭、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塞舌爾(亞達伯拉)、塞拉利昂、南非、西班牙、多哥、突尼斯、土耳其、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德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阿拉巴馬州)、西撒哈拉。

繁殖方式

卵胎生,每產9-20仔。每隻新生幼崽長約0.25米。全年都在繁殖。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3年 ver 3.1)——近危(NT)。

視頻

尖吻七鰓鯊 相關視頻

七鰓鯊被稱為「海狼」,它們會結成一群,將獵物團團圍住!
殺人鯨"海面追獵"七鰓鯊!大口一咬 鯊魚直接軟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