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少梁之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少梁之戰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少梁之戰

地點: 河西少梁(今陝西韓城南)

時間: 公元前362年,秦獻公二十三年

參戰方: 秦國、魏國

結果: 秦國獲勝

少梁之戰,少梁山地位於今陝西省韓城市。自古以來,這裡就是著名的黃河少梁渡口。自春秋以降,這裡一直就是秦晉、秦魏之間的必爭之地。公元前362年,秦國乘魏國與韓國、趙國作戰之機,出兵攻魏,在少梁(今陝西韓城南)大敗魏軍,俘魏軍統帥公叔痤,並占領龐城(既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1]

戰爭起因

秦獻公回國即位後,向東遷都櫟陽、設縣直轄大量土地、編制什伍軍事化管理農民,以及開設市集振興商業,經過19年的改革,秦國已經從數十年的混亂中解脫出來,國力已經今非昔比。恰逢此時曾經聯合在一起共同稱霸的韓、趙、魏三晉,在魏武侯時因為魏國干涉趙國新君繼位,而正式爆發內戰,後魏惠王繼位,韓趙兩國又支持魏惠王的弟弟與魏惠王爭位,爆發了更大規模的內亂,三晉霸權徹底從內部被瓦解。秦獻公就趁着三晉相互對峙,魏國無瑕西顧之際,對魏國西部疆域多次進攻,接連取勝。

公元前362年,秦獻公二十三年,剛剛在石門山之戰救援了魏國的趙國,不知為何又突然與韓國一起聯合攻魏,秦獻公決定趁此時機進攻魏國在河西最重要的堅城少梁。

少梁(今陝西韓城南)本為秦國同宗嬴姓諸侯梁國的都城,後梁國被秦所滅,改稱少梁。魏國侵占河西,第一個重建的城池就是少梁,少梁又在黃河岸邊,與魏國河東隔河相望,是黃河兩岸橫渡非常重要的橋頭堡,所以戰略意義重大。

戰爭過程

此一戰過程並沒有詳細記載,《史記•秦本紀》記載,此一戰俘虜了魏國相邦公叔痤,《史記•六國年表》則記載,此一戰魏國太子被俘。從此來看,少梁之戰是以秦國全面勝利而告終的。但這一戰並非秦國單獨面對魏國的作戰,甚至可以說,魏國主力根本不在河西。

根據《六國年表》記載,同一年,魏與韓趙聯軍在澮水作戰,並且取得了勝利,而且還讓趙國割讓了土地給魏國。 澮水就是今日汾河的支流澮河,河東重要城池,絳、翼、汾城都在澮水旁邊,這是里晉國發家之地,其戰略地位不亞於安邑。魏國面對從東面而來的韓趙聯軍,以及從西面而來的秦軍,魏國不得不有所取捨,最終捨棄了河西,保住了河東。

根據《史記•魏世家》記載,魏國戰敗後割讓了龐給秦國,龐應指繁龐,是距離少梁不遠黃河岸邊另一種城池。少梁失守,繁龐已成孤城,魏國不得不割讓。

戰爭後續

有些文學作品中因秦獻公在少梁之戰當年去世,以此說秦獻公是戰死,其實是虛構的。秦獻公生於秦靈公元年,九歲父親去世,獻公遭驅逐,在外流浪30年,回國後在位23年,去世當年秦獻公已經62歲了,這在戰國時期已經是高壽,後世秦國君王只有秦昭襄王比秦獻公活得長。如此高壽又怎麼會親上戰場死在陣前?

而說秦國因為秦獻公去世而停止進攻退出河西,進而說秦國在少梁之戰實際是戰敗,也是無稽之談。秦孝公繼位當年,仍與魏國戰於陝城,陝城在函谷關以東,已經深入魏境,可見戰事沒有因為秦獻公的去世而停止。

讓秦國撤出河西的,應該是魏趙會盟於鄗,次年魯、衛、宋、鄭(韓)侯來魏 ,魏國同時與周邊所有國家停戰,並與趙國會盟,秦國如果繼續與魏國作戰就是孤身奮戰,所以才停止的。而魏國也就是趁着這個機會,開始修建河西長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