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魚眼草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小魚眼草

菊科魚眼草屬植物小魚眼草[1]DichrocephalabenthamiiC.B.Clarke及菊葉魚眼草D.chrysanthemifolia(Blume)DC.的全草。產於雲南、四川、貴州、廣西、湖北西部。生于山坡與山谷草地、河岸、溪旁、路旁或田邊荒地。海拔1350-3200米。印度也有分布。藥用消炎止瀉,治小兒消化不良

  • 中文學名: 小魚眼草
  • 學名Dichrocephala benthamii C. B. Clarke
  • 界: 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Sympetalae
  • 目:桔梗目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屬:魚眼草屬 Dichrocephala
  • 種: 小魚眼草

別名

雲南又叫小饅頭草、蛆頭草、地胡椒;貴州又名翳子草、地細辛

來源

小魚眼草的全草夏季採收,洗淨曬乾。

性味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明目。用於肝炎,小兒消化不良,小兒感冒高燒,肺炎,痢疾,瘧疾,牙痛,夜盲症;外用治瘡瘍,蛇咬傷,皮炎,濕疹,子宮脫垂,脫肛[2]

用法用量

2~5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患處。

形態特徵

植株一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少有僅高6厘米的,近直立或鋪散。

:莖單生或簇生,通常粗壯,少有纖細的,常自基部長出多數密集的匍匐斜升的莖而無明顯的主莖,或明顯假軸分枝而主莖扭曲不顯著,或有明顯的主莖而基部徑約4毫米。整個莖枝被白色長或短柔毛,上部及接花序處的毛常稠密而開展,有時中下部稀毛或脫毛。

:葉倒卵形、長倒卵形,匙形或長圓形。中部莖葉長3-6厘米,寬1.5-3厘米,羽裂或大頭羽裂,側裂片1-3對,向下漸收窄,基部擴大,耳狀抱莖。自中部向上或向下的葉漸小,匙形或寬匙形,邊緣深圓鋸齒。有時植株全部葉較小,匙形,長2-2.5厘米,寬約1厘米。全部葉兩面被白色疏或密短毛,有時脫毛或幾無毛。

:頭狀花序小,扁球形,徑約5毫米,生枝端,少數或多數頭狀花序在莖頂和枝端排成疏鬆或緊密的傘房花序或圓錐狀傘房花序;花序梗稍粗,被塵狀微柔毛或幾無毛。總苞片1-2層,長圓形,稍不等長,長約1毫米,邊緣鋸齒狀微裂。花托半圓球形突起,頂端平。外圍雌花多層,白色,花冠卵形或壇形,基部膨大,上端收窄,長0.6-0.7毫米,頂端2-3個微齒。中央兩性花少數,黃綠色,花冠管狀,長0.8-0.9毫米,管部短,狹細,檐部長鍾狀,有4-5裂齒。

:瘦果壓扁,光滑倒披針形,邊緣脈狀加厚。無冠毛,或兩性花瘦果的頂端有1-2個細毛狀冠毛。花果期全年[3]

生長環境

生長于山坡與山谷草地、河岸、溪旁、路旁或田邊荒地。海拔1350-3200米。印度也有分布。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四川、貴州、廣西、湖北西部

參考資料

  1. 小魚眼草,360個人圖書館,2019-01-19
  2. 小魚眼草的功能主治,家庭醫生在線
  3. 小魚眼草的形態特徵,在線中草藥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