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駁骨(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駁骨
圖片來自中醫中藥網

小駁骨,中藥名。為爵床科植物小駁骨GendarussavulgarisNees的乾燥地上部分。全年均可採收,除去雜質,曬乾。產於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台灣。有祛風止痛,續筋接骨的功效。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傷骨痛,血瘀經閉,產後腹痛。[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小駁骨
漢語拼音:xiǎo bó gǔ
別名:小接骨、駁骨草、裹籬樵
性味:味辛,性溫
功能:祛風止痛,續筋接骨
主治: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傷骨痛,血瘀經閉,產後腹痛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小駁骨

中藥學名(拉丁名):GENDARUSSAE HERBA

別 名:小還魂、百節芒、小葉金不換

所屬功效類

活血化瘀藥

科屬

爵床科

分布區域

主產於廣東、廣西。

來源

本品為爵床科植物小駁骨Gendarussa vulgaris Nees的乾燥地上部分。(《中國藥典2015》)

分布產地

主產於廣東廣西

入藥部位

全草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除去雜質,曬乾。(《中國藥典2015》)

藥材性狀

本品莖呈圓柱形,有分枝,長40-90cm,直徑0.2-3cm。莖表面黃綠色、淡綠褐色或褐綠色,有稀疏的黃色小皮孔;小枝微具四稜線,節膨大。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葉對生,捲縮破碎,展平後呈狹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4-14cm,寬1-2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葉脈略帶紫色。有的可見穗狀花序,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苞片窄細,花冠二唇形。氣微,味微辛、酸。(《中國藥典2015》)

性味歸經

辛,溫。歸肝、腎經。(《中國藥典2015》)

藥材功效

祛瘀止痛,續筋接骨。(《中國藥典2015》)

藥材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筋傷骨折,風濕骨痛,血瘀經閉,產後腹痛。(《中國藥典2015》)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適量。(《中國藥典2015》)

用藥禁忌

孕婦慎用。(《中國藥典2015》)

貯藏保存

置乾燥處。(《中國藥典2015》)

藥材鑑別

顯微鑑別

本品粉末黃綠色至黃褐色。石細胞眾多,黃色,直徑20-80μm,層紋明顯。腺鱗頭部4細胞,柄單細胞。氣孔直軸式或不等式。非腺毛2-4細胞。導管多為具緣紋孔和螺紋。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直徑2-10μm。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5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小駁骨對熙藥材2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中國藥典2015》)

中藥配伍

  • ①治骨折,無名腫毒:小駁骨鮮草搗爛或乾草研末,用酒、醋調敷患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 ②治跌打扭傷,風濕性關節炎:小駁骨五錢至一兩(鮮者一至二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中藥炮製

除去雜質,切段。(《中國藥典2015》)

毒性

根煎劑或醇提取物(1-2g/kg)可使大鼠體溫升高;劑量過大(10-20g/kg)則使體溫降低,劇烈瀉下,終致死亡。(《中華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論述

  • 1.《本草綱目拾遺》:治折傷,續斷骨,搗罨。
  • 2.《生草藥性備要》:治風邪,理跌打,調酒服。
  • 3.《嶺南採藥錄》:理跌打傷,內服能去瘀生新。
  • 4.《陸川本草》:治風濕骨痛。

傳說淵源

小駁骨,又名接骨草。傳說很久以前,在雲南熱帶雨林中,一個哈尼族老中醫正在採集草藥。當他在一棵大樹下休息的時候,有一條大蜈蚣爬了過來。老中醫舉刀把它剁成兩截,兩截的蜈蚣在地上掙扎。可一會兒,又來了一條蜈蚣,銜了一片綠葉,並把綠葉安在受傷蜈蚣的斷處。不久,奇蹟出現了:那兩截的蜈蚣竟連接起來,慢慢爬進了草叢。

老中醫從中受到啟發,他在一株細藤上找到了蜈蚣銜的那種綠葉,並摘了一些帶回家。他先把雞腳弄斷,然後把搗碎的葉子敷上。結果,三天後斷了的雞腳果真長好了!

後來,老中醫又試着用這種葉子醫治骨折病人,結果也獲得了成功。因此,以後人們就稱這種植物為接骨草。[2]

參考資料

  1. 小駁骨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小駁骨中醫中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