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鎮故事三十三(居仁堂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小鎮故事三十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小鎮故事三十三》中國當代作家居仁堂主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小鎮故事三十三

六八年是猴年,是我的本命年,也是父母的本命年。牛馬年廣種田,謹防雞猴那二年。過去算命的老說這句話。說雞猴二年老鬧饑荒。我一家六口人,三個屬猴的。這猴年,也真的受罪了。

一家人在六九年春節時分成南北兩下過年。父母親過年也沒有好心情,但過年畢竟是過年,必要的年貨都是要的。過去年三十時,母親早早地就準備年夜飯。滿滿一桌子菜,雞鴨魚肉,香噴噴,熱騰騰的。最愛吃母親做的木耳炒肉片。肉片一塊沒有一兩也有半兩,一塊肉填嘴裡,就得鼓着腮幫子,嚼得滿口流油,過癮。木耳,讓大肉染得明光光的,好看,放到嘴裡,香得可口。三十晚上基本上只吃菜,少吃飯。初一的早上,也多是江米甜酒下荷包蛋或者湯圓。

今年,我們在家吃餃子,沒有年夜飯。南陽過年吃餃子。年三十晚上,初一早上都是吃餃子。媽媽年三十的下午也包起了餃子。不過還是炒了幾個菜,我和兩個弟弟都不喜歡吃麵食,包括不喜歡吃餃子。餃子,配着菜,父母和弟弟們在湖北是這樣過年。而我們是在二娘家裡過年。年三十兒的下午,我和姐姐坐那兒幫助二娘包餃子。我還從沒有包過,拿着面片在那裡慢慢地捏着,二娘讓我們把餃子放在拍子(一用高粱干最上端的一節,用麻繩穿起來的圓型鍋蓋。)上時,特意交待包好的餃子要放成直線。而平時二娘包餃子是放成圓狀的,並解釋其中含義。平時放成圓形的,象徵着圓圓滿滿,而過年呢放條直形的,象徵過得有趟兒,有規矩。因為年過的時間長,說的是三天戲五天年,可不過了十五,年還算沒過完。年有年的規矩,要按規矩過。初一不出門,初二走舅爺家,初三走舅家......這是走親戚,今天是破五,明天是初六大開始……

一家人兩地過年,都吃餃子。而不同的是,湖北吃餃子有菜,而河南吃餃子就是餃子。

一九六九年的春節過了,春天還沒有來。冬天占着春天的位置。風仍是寒冷的。太陽出來也是懶洋洋地打不起精神,有光無熱,黃黃地如肝炎病人的臉。本該是柳霧如煙時,柳樹梢頭卻不見動靜,柳枝沒有柔軟的感覺,仍是硬硬地。水塘仍是冰封着水面。鴨子只好在冰上滑冰,一走一滑,最後蹲在冰面上,無精打采的等着春來開封。

過完年後,我們試着參加生產隊的生產。我還小,還不能幹活,姐作為知青,開始接受再教育。

過完年後,面對老家落後貧窮,我開始懷念荊州小鎮的生活,懷念小鎮的小夥伴們。

南陽鄉下太窮,太落後了。我穿着前開口的褲子,家裡的小夥伴們嘲笑我穿的女人的褲子。因為村裡的男人們都穿着不開口的褲子。而且多是裡面不穿短褲。要解手時,要解開腰帶方可小便。女人們穿的是偏開口的褲子,開口處露着裡面的花褲衩。全村人沒有一個早上起來刷牙的。每人牙齒上粘着厚厚的牙花。當有紙幣和紙需要粘合時,他們會用大姆指在牙齒上來來回回地刮幾下,指甲上就刮下不少黏黏地牙花,用此來當膠子,效果相當不錯。村里人很少穿買的鞋,都是自己做的布鞋。自己用細麻抿袼褙,自己納鞋底,全部家裡的女人做的。為了怕腳大指將鞋面拱爛,做成的鞋不分左右腳。為的是可以左右互換,讓鞋多穿些時間。

每家每戶的廁所不分男女。有人進去解手必須時刻防備着有人來。當有人來時,裡面的人咳嗽一聲,或者說聲,有人。

最困難的是吃飯。十幾天以後,開始感覺不到紅薯面窩窩頭的甜味後,白饃成為佳口。但過完年後,難見白饃的蹤影。一日有兩餐以紅薯塊攪紅薯面吃黑窩窩頭。其中有一餐是麵條。綠豆麵條擀得很少,麵條鍋里也丟紅薯,攪紅薯面。丟芝麻葉。菜更是吃不上。生產隊的菜園分啥吃啥。基本上平時很難吃上菜。最多是把干辣椒在灶膛里烤焦,用擂臼搗成泥,再澆上水化得稀一點。用辣椒泥蘸饃吃。大家吃飯不坐一起,而是端着碗集中到飯場上吃。我們的飯場是在老五保的門前。這是一個五伙戶,駝背。住一間門朝南的房子,與之相鄰是玉春大伯。這裡離二娘家約有三十多米。這附近十幾戶人間一到吃飯時間,都端着碗,筷子上串着黑窩窩,不約而同的來到這裡。這裡有幾棵大樹。楝樹,楊樹和榆樹。有人靠着牆根蹲着,有人背靠着樹幹趷蹴着,有的把鞋脫掉,墊在地上坐。飯場 里有幾隻鴨子吖吖地亂跑。各自餵的狗跟着來到飯場。狗站在人面前,有不想吃的紅薯皮,用筷子挑着扔得高高的,狗抬頭接着吃了。鴨子想一來分一杯羹,狗會一歪頭,汪地一聲,將鴨子趕走。這樣飯吃了倆月,胃即開始吐酸水。俗稱為離心。

過完年後,生產隊長給我找了個活,叫我看菜園的雞子。

村東頭是十幾畝地的菜園。有一半種的麥子。村民們養的雞子,天未大明,即出籠奔向菜地,啄食麥苗和菜葉。我的任務就是負責把這些雞子看着,不讓它們進地里。

開始接受這任務時,心裡十分的激動。想着自己能掙工分了。天不亮即起床。跑到菜園地邊,看見雞子前來,即揚起胳膊,哦哧哦哧地發出吆喝聲,或用土坷拉把雞們攆走。

當沒有雞時,就坐在溝邊曬暖。有時會將褲腿捋上來。抓抓癢。看見我右膝蓋上的一大塊傷疤。不由就會想起在裁縫小鎮上的快樂時光。

四清堰南面有個幾戶人家的小村子。一圈水塘圍着。有兩條出路。一條出路面朝東。是一條二三米寬的路。另一條路則是面朝四清堰,從此出來即是四清堰。但這條路讓他們用刺枝子給封住了。

小村子幾戶人家,前面是一片稻場,屋後是菜園。菜園裡種幾棵杏樹。二三月份,杏花開出一樹潔白,五六月份杏子熟時,一樹金黃。那黃黃的杏是多麼的誘人啊。我們確實克制不住要吃那杏的欲望。我們一群六七個小夥伴。有大鼓娃子,小鼓娃們,鐵柱等。我們商量一下,試着進去偷杏。我們小心翼翼地踩着帶刺的樹枝悄悄地進入後園裡。我們爬上杏樹摘杏,然後扔下來。但弟弟們太小,在下面亂叫,給我扔一個,他叫給我一個。下面是制止不住的叫聲,大點的我們在樹上,無法一一滿足。就在我們摘得正起勁時,猛然一聲喝叫:「小狗日的們,敢偷老子的杏,老子抓着你們,把腦殼給擰下來。」

聽到這聲斥罵。樹下的夥伴們驚得飛快往外跑。而我們幾個大的在樹上,我們從樹上滑下來,也往外跑,慌不擇路,到刺樹枝處,來不及慢慢踩着出來,蹦着跳着從樹枝上出來。樹枝上的刺將我的右膝蓋劃出兩條長長的血口子,露着裡面的白骨。為吃幾個杏,落了一腿疤。

回到李崗後,剃頭的事與在裁縫不一樣了。每半個月,會有劉太營的兩個剃頭師傅挑着擔子來隊裡理髮。冬天在牛屋裡,夏天在井邊的柳樹下。剃頭挑子一頭挑着一個小柜子,一頭是盆架。盆架子掛着盪刀布。冬天用牛屋的麥秸燒熱水。每人也就一丁點。

那時候覺得人們一到三十多歲就很老了。有一個很大原因就是剃光頭。與父親們同代的人們,不到四十歲,一個個剃着光頭。起明發亮的。

我也曾剃過光頭。我是為了玩水。

夏天最舒服的地方莫過在水裡。小鎮東北角有一個方水塘,我們叫它後港。水塘有幾畝大,裡面不長水草,也就沒有螞蟥和蛇。這裡水很清,就成了我們度夏的天堂。

母親忙,顧不上時時看着我們。我們就會跑到後港去玩水。搶水、扎猛子,倒門板,水裡捉迷藏等等。母親也是怕我們玩水。每年附近總會有淹死人的事發生。頭髮長不易干,為了杜絕此弊端,我找到了麻子幺爹。麻子幺爹是小鎮唯一的理髮師。就開在他家裡。與我的同學大幺寶隔壁。我找到他說:幺爹,我怕熱,給我剃個光頭。

麻子幺爹聽後,沒說二話,就將我烏黑的頭髮剃了個一乾二淨。當我頂着烏青的頭皮回到家裡,母親一看勃然大怒。拉着我去找幺爹。

母親說:伢子們理髮,每次都是我帶着他們來的。你為啥要給他剃成個光頭。

幺爹說,他怕熱,要剃光頭,我就幫他剃了。

那時候,禿子多,母親怕傳染給我們,每次剃頭就帶着我們,看着我們剃,再三交待,要把毛巾洗乾淨,不能染上禿子細菌。

母親逮着麻子幺爹發了一通牢騷,也沒法把頭髮接上去。剃光頭確實在玩水時舒服。一出水,手一抹拉就幹了。但母親會用指甲在我們胳膊上刮一下,如果是一條白白的印跡,我們將會得到一頓罵。為解決這個事,我們出水後,總會用地上的細灰在胳膊上抹一遍,這樣就刮不出白印子了。

剃光頭有個最大的缺點。頭髮茬子掛蚊帳。晚上睡覺前,把尿盆子放在屋中間。半夜起來尿尿囈囈怔怔地,頭髮茬子掛着蚊帳,能把人拉得摔跤。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剃光頭,也是唯一的一次剃光頭。

我遠離了夥伴們,坐在溝邊看雞子,回想起在小鎮上的時光,頓時有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覺。可也無可奈何。

過完年後沒幾天,姐姐突然說要返回裁縫店。後來得知原來是父親在批鬥會上被人打傷,幾乎喪命。

[1]

作者簡介

劉文俊。一九五六年生人,文學愛好者。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南陽市作家協會會員。珠海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