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花絲穎針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花絲穎針茅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小花絲穎針茅

學 名:Stipa capillacea var.

parviflora N. X. Zhao & M. F. Li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亞 科:早熟禾亞科

族:針茅族

屬:針茅屬

種:小花絲穎針茅

小花絲穎針茅禾本科針茅屬植物,分布於中國四川西北部及西藏高原部分地區。 [1]

形態特徵

絲穎針茅多年生叢生禾草。鬚根稀疏,細而堅韌稈直立,高20~50厘米;徑粗約1.5毫米,通常具2節。

葉鞘通常長於節間;葉舌膜質,長約0.6毫米;葉片捲成針狀,莖生者長5~9厘米,分櫱者長達20厘米;圓錐花序窄狹,幼嫩時基部常包藏於葉鞘內,長達14~18厘米;

小穗淡綠色或淡紫色,穎細長披針形,長25~30毫米,第一穎具3脈,第二穎具5脈;外稃長約1厘米 (連同基盤),具5脈,頂端生有一圈長約1.5毫米的糙毛,其下具小刺毛。

基盤尖銳,長約2.5毫米,密生柔毛;芒二回膝曲扭轉,第一芒柱長10~20毫米,第二芒柱長6~10毫米,芒針細弱,長達6厘米,芒全部具微毛或其芒尖具短小的刺毛;內稃具2脈,無脊。細胞染色體:2n=44。

Glumes 1.5–2(–2.2) cm. Lemma (7–)8–9 mm. Anthers ca. 2 mm. Fl. Aug.

穎片1.5-2(-2.2)厘米外稃(7-)花葯長約2毫米。花期8-9毫米 8月。

生長環境

絲穎針茅分布于山地陽坡和小陽坡的中下部半乾旱草地中。較耐低溫,常與小穎短柄草 (Brachypodium sylvaticum var.Breviglume)、溚草 (Koeleria cristata)、火絨草 (Leontopodium calocephalum) 等組成高原地區較為耐旱的群落。分布地區常為20o~40o的斜坡地,土壤乾燥較緊實。喜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分布區土壤的pH6.5~7.5。絲穎針茅形成相對較緊密的株叢,株叢內溫度相對較高而較濕潤。冬季其更新芽處於株叢中,生境條件較好時,能較順利地越冬,次春再生良好。

絲穎針茅分布範圍生境

絲穎針茅分布於中國四川西北部及西藏高原部分地區。

  • Meadows on lake margins, moist places, field margins; 4200–4400 m. Xizang (LangkazΩ, Tingri).

在湖邊緣,潮濕的地方,田野邊緣上的草甸; 4200-4400米西藏(LangkazΩ,Tingri)。

This variety is used for forage and fiber. 這變種用於飼料和纖維。

絲穎針茅分布于山地陽坡和小陽坡的中下部半乾旱草地中,較耐低溫,常與小穎短柄草(Brachypodiumsylaticumvar.breviglume)、落草(Koeleriacristata)、火絨草(Leontopodiumcalocephalum)等組成高原地區較為耐旱的群落。分布地區常為20-40度的斜坡地,土壤乾燥而較緊實。絲穎針茅喜微酸性或中性的土壤,分布土壤的pH值常為6.5—7.5。絲穎針茅形成相對較緊密的株叢,株叢內溫度相對較高而較濕潤。冬季其更新芽處於株叢中。生境條件較好時,能較順利地越冬,次春再生良好。[2]

絲穎針茅飼用價值

絲穎針茅生長早期,草質柔軟,綿羊氂牛喜食。但結實後,因其外稃基盤尖硬,並具有倒生的刺。當山、綿羊等家畜放牧於該類草地時,尖硬的基盤易刺入羊的皮膚以至肌肉和內臟,給山羊、綿羊造成危害。因此,對有此類植物草地的利用與管理,採用的主要措施:

每年春季早期放牧,結實後即禁止放牧;

在未結實前進行刈割,減少結籽的機會,以抑制其生長和繁衍;

冬春枯草期可行有控制地燒荒,以減少種子萌發生長和更新芽安全越冬的機會,從而抑制這種草的生長和發展。[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