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樓見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樓見聞,有位朋友路過北京來看我,聊起了他的一些見聞。 由於評了個文藝五級,他搬進一處院落,一色二層小樓,

原文

有位朋友路過北京來看我,聊起了他的一些見聞。

由於評了個文藝五級,他搬進一處院落,一色二層小樓,住的都是當地在位與不在位的一些職務或原職務相當高的同志。他看到一些頗有意味的現象。

在位的同志家客人最多,而且經常在夜幕降臨之後,有後開門的吉普車來送東西。其中以吃的居多,諸如夏天的西瓜、冬天的蜜桔、廣柑之類,還有其他一些鮮活產品。

已經不在位的同志,每逢過年過節,也有人來送東西,是管理部門的同志,白天來,而且大喊大叫,招搖過市:「張×××」或「李×××在家嗎?給您送螃蟹來啦! 」我這位朋友還發現,在位的同志,分工管人事和分工管公、檢、法或文教的,那景況也頗有不同。前者比後者的門庭和廚房,熱鬧多了。

至於我這位朋友,是寫詩的,除了報刊雜誌出版社與他經常書信來往以外,別人一般均無求於他,因此,他雖然也住在小樓區,倒也地道的是: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了。

白天不送晚上送,「照顧影響」也! 晚上不送白天送,以示關懷老同志也! 因分工而厚薄不同有所區別,如果還要我加以註解,廢話也!

文化大革命期間,有個司令官派人給總理送去一筐沙田柚子。總理來電話了: 「怎麼回事?」 「下邊送上來的,送給總理嘗嘗,嘻嘻! 」 「多少錢一斤?」 「不要錢。是自己農場產的,自己飛機運的。不要錢,嘻嘻! 」 「不要錢我不要,你派人拉回去。」 「一那,那我問一問,報告總理,嘻。」 「嘻」 了一下,「我要吃,自己會買,以後不要再送東西來了! 」 「是,是是! 」不「嘻嘻」 了。

有人說,這類惡劣現象,實在跟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不相稱,應加強教育。是的,應當加強教育,教育我們做領導工作的同志,象總理那樣廉潔奉公,一絲不苟; 教育我們做下級的,不要低三下四,不講人格地去趨炎附勢巴結上司拍馬屁。但僅有教育怕是不行的。還應輔以必要的制度與必要的法。特別是在幹部制度上,應積極而又穩妥推進改革。否則,變「家長型」 為「服務型」、「應全心全意為人民,不要一心一意為自己」 等,就會成為空話。

(1985年11月24日《光明日報》)

賞析

雜文是一種武器,也是一門藝術。現在我們看到的一些雜文,給人感覺武器這面有餘,藝術這面不足。不少篇章是空泛議論,外加之乎者也,讀起來乏味艱澀,最終影響了武器的功效。

讀了《小樓見聞》這篇雜文,有耳目一新之感。沒有冗長的鋪墊,沒有曲里拐彎生拉硬扯以顯「哲理」的句子,在不足千字的文章里,作者用大部分篇幅記述了他的一位朋友向他講的一段故事。這位有幸搬進「高幹」居住區小樓的「高知」,發現了一個秘密:同是住小樓,「高幹」和「高知」、在位「高幹」與不在位「高幹」、管人事的「高幹」與管政法文教的,「高幹」大不一樣:家裡客人有多有少,禮物有明送暗送和沒人給送。「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故事一段一段講,面紗一層一層揭開,娓娓而談,步步深入,大有曲徑通幽之妙。

表面上看,《小樓見聞》講的是生活瑣事,但從這些生活瑣事的描述中,我們看到了一幅生動形象的人情世態圖,它所揭示的是社會政治體制的弊端,說明了解決知識分子地位、新老幹部交替、官本位及為政清廉等問題的迫切性。透過小樓,我們更加懷念周總理那樣的廉潔奉公的幹部,呼喚加快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作者正是站在這樣的高度,藝術化地向我們記述他的朋友的小樓見聞的。這表現了作者的膽識,也是作品的耐人尋味所在。[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