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崑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崑山

中文名: 小崑山

外文名: XiaoKunMountains

地理位置: 上海市松江區文俊路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08:30-16:00

門票價格: 無

占地面積: 11.97 公頃

著名景點: 白駒泉、涓秀泉、涌月台、

二陸宅、神虎穴、婉孌草堂、紅菱渡、

讀書台、楊柳橋、泗洲塔院、紫藤徑、

慈雨塔、乞花場、夏忠靖公祠、

玉光亭、張氏宗祠、七賢堂、

征北將軍海鹽侯陸褘墓、揖山樓、夕陽在山石刻

別 名: 崑山、牛頭山、崑岡

機 場: 虹橋機場

火車站: 松江火車站

建議遊玩時長: 2-3天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景色不同,春秋為佳

此間土地: 忠靖含弘司空鎮位真宮福德正神

此間山神: 吳征北將軍護國佑民海鹽侯神主

小崑山,人文歷史悠久。位於松江西北境內,距松江鎮西北約10.5公里處。地處松郡九峰之最南端,名列九峰之末。主峰海拔54.3米,山勢陡峭,境內森林繁茂。舊稱崑山,南朝梁因有崑山縣,故改稱小崑山。山之遠望如臥牛,北峰形式臥牛之首,又稱之牛頭山。松樟鬱郁成林。

小崑山為著名西晉文學家陸機陸雲的故鄉,相傳二十八星宿牛金牛在此處修行,江南名剎泗洲塔院也坐落於此,玉人生此山,山亦傳此名。崖風與穴水,清越有餘聲。悲哉世所珍,一出受欹傾。不如鶴與猿,棲息尚全生。[1]

介紹

小崑山位於松江西北境內,距松江鎮西北約10.5公里處,地處九峰之最南端,名列九峰之末。是著名西晉文學家陸機、陸雲的故鄉,前人將二陸比作美玉,以「玉出崑岡」來讚譽他們。根據陸機詩:「仿佛谷水陽,婉弈崑山陰」以及潘尼贈陸機詩:「崑山何有,有瑤有珉,穆穆伊人,南國之紀」,崑山之名當在機雲之前。後人為區別於江蘇崑山縣之馬鞍山(名崑山),故稱小崑山。周圍1.5公里,面積約500畝。呈東南向西北微斜走向。有南北兩峰,北低南高,北峰高44米。全山呈「8」字狀,圓秀而潤,望之如夏盎。遠望又如臥牛,北峰形似臥牛之首,稱「牛頭山」,可找出牛眼、牛鼻、牛鼻孔等五官面形。相傳此山是二十八星宿牛金牛修行飛升之所,曾留下兩口寒泉,當地人形象的稱為「牛眼睛」。

歷史文化

在山之陰曾有二陸故居,山腰有二陸讀書台、婉孌草堂、白駒泉,山巔有泗洲塔院、三聖閣,山麓有紅菱渡、楊柳橋、乞花場、玉光亭、揖山樓、七賢堂等。小崑山有5000多年人類文明史,現有兩處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是上海歷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人稱「先有小崑山,後有松江城,再有上海灘」。小崑山歷代名人輩出,自古享有「玉出崑岡」的殊榮,這裡即是三國東吳大將陸遜,晉代文學巨子陸機、陸雲兄弟,明末抗清英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的故里。在古時,小崑山還是聞名江南的名山之一,僅山上百年以上古樹名木就多達數百棵,四周分布着眾多道觀寺廟,是宗教活動盛行的地區。明清之際,小崑山林木翳然。

小崑山位於上海松江西北境內,是海上名山「松郡九峰」之一。景區面積古稱「方圓萬頃」。小崑山東接東海,西靠青浦練塘古鎮,南依歷史名城浙江省嘉興市,北臨天馬山。

地質地貌

小崑山地處長江三角洲前緣河口濱海平原,周邊高峰林立。小崑山呈東南向西北微斜走向。有南北兩峰,北低南高,北峰高44米。全山呈「8」字狀,圓秀而潤,望之如夏盎。由中生代熔岩與火山碎屑岩構成,局部有粗面流紋岩、英安流紋岩、粗面流紋質熔結凝灰岩、流紋質(岩屑)晶屑凝灰岩、流紋質玻屑凝灰岩。明清之際,小崑山林木翳然,黑松、香樟、水杉、刺槐、刺杉、毛竹、淡竹、廣竹、紅殼竹等蔚然成林,長勢旺盛。

氣候

小崑山屬北亞熱帶季風區域,受冷暖空氣影響,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冬季盛行西北風,受大陸風侵襲,以少雨寒冷天氣為主;夏季盛行東南風,受來自海洋風控制,天氣炎熱多雨;春秋季為冬夏季風交替時期,常形成冷暖乾濕多變等不穩定天氣,又由於冬夏季風強弱和進退遲早不一,造成年際變化上的差異。

植被

小崑山原生植被屬北亞熱帶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合林,次生林為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主要有水杉、柳杉、黑松、香樟、白榆、櫸、槭、懸鈴木、青楓、梧桐、女貞、毛竹、蔑竹、棕櫚等。

自然資源

小崑山的藥用植物豐富,在《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中草藥中,小崑山就有167多種。據1990年藥用植物普查結果,已知全山有藥材217種。因此,小崑山(松郡九峰)有「天然藥庫」之稱。藥用植物有曼陀羅花、金釵、王龍芝、猴結、九仙子、天麻、田七等名貴藥材。曼陀羅、靈芝、玉簪、龍葵、何首烏、龍鬚草、丹參等名貴藥材。舊時在山中還能常見梅花鹿、虎、獐、豺、金錢豹、麂子、野豬等。

名勝古蹟

小崑山有二祠、二閣、二亭、三泉、三堂、七殿等勝景,以二陸宅為中心。

嘉慶府志載山有「十景」:

白駒泉:又名寒泉,位於北峰之顛原泗洲塔院山門外左側。廣僅3尺余,水清可鑑毛髮,鄉人掬水洗眵,民間傳可治目疾。1958年被人投以石塊而乾涸。右側原也有一泉,早枯。兩泉分布左右,很對稱,相傳是二十八星宿牛金牛在此處修行所留下的,稱之為碧眼寒泉,人們形容為一對牛眼睛。據《峰泖勝概》記載,乾隆帝曾密訪崑山,在此系馬飲水餵料,並在石板上書「白駒泉」三字,附詩一首:「鐵筆點頑石,龍馬飲玉泉,晶瀅三尺水,照罷一身寒。」泉因此得名。

涌月台:在北峰與山鞍之間,取唐杜甫「月涌大江流」,朝觀日出,夜賞月華,意境清淡。

神虎穴:在山之西坡玉光亭上5米許,深2~3尺,現隱沒竹林中。傳說中峰禪師(明本禪師,元朝僧人,號中峰)設道場時,有神虎出穴聽說法;另說中峰禪師設道場時,有神虎出沒林莽,惟李某能降之,神虎被李某追逐,走投無路,化作一隻「山貓」,蜷縮在東坡石縫裡,才得脫險。

明本禪師(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孫,號中峰,法號智覺,西天目山住持,錢塘(今杭州)人。明本從小喜歡佛事,稍通文墨就誦經不止,常伴燈誦到深夜。24歲赴天目山,受道於禪宗寺,白天勞作,夜晚孜孜不倦誦經學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賜號「廣慧禪師」,並賜諡「普應國師」。憩止處曰幻住山房。

紅菱渡:在崑山南麓百米左右,水不深,鄉民於此種植水紅菱,因采菱時坐木盆中,浮水而擷,故名。柳花飛入正行舟, 臥引菱花信碧流。聞道風光滿揚子, 天晴共上望鄉樓。

楊柳橋:在崑山前,俗名山前橋,單孔石級平板橋,跨度12米。明洪武二十五年建,清道光七年張允垂修。原橋左右兩岸遍植楊柳,與「紅如夕霞」的紅菱渡相映如畫。1977年,填河改道,原橋被拆,移前35米新河處新建砼橋一座,仍襲用原名。

紫藤徑:為費隱和尚與其首座天則所植。

費隱禪師,明末清初僧人,法名通容,俗名何懋淛,臨濟宗正傳第三十一世傳人。歷任莆田黃薜寺、海鹽金粟寺、寧波天童寺福和福嚴寺方丈,建福清人(一說是江蘇江陰人)。被尊為福嚴中興祖師,因修寺有功,費隱受順治帝嘉獎,御賜貘衣、鐵缽各一具。殿撰楊廷鑒曾贈詩於他,有「玉峰今日高天上,萬指都教拜下風」之句。他著作甚豐,有《法語》十四卷、《祖庭鉗錘錄》、《居士殘燈錄》、《心燈研輪解》、《漁隱集》、《掛瓢集》,與百痴愚公共撰《五燈嚴統》二十五卷。弟子有一代僧傑隱元禪師、日本黃檗宗第二代祖師木庵禪師等。

乞花場:位于山之北麓。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貞和徐孟孺、陳繼儒游崑山時,得一莊墅,考為二陸遺蹤,遂建湘玉堂,其側室曰蕉堂,中奉二陸神主以祀。湘玉堂之陰與二陸祠之左為廣場,約6畝,欲雜蒔花卉,請諸親友捐花,故名乞花場。

王世貞(1526-1590)生於嘉靖五年十一月初五,卒於萬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明代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人。王世貞十七歲中秀才,十八歲中舉人,二十二歲中進士,先後任職大理寺左寺、刑部員外郎和郎中、山東按察副使青州兵備使、浙江左參政、山西按察使,萬曆時期出任過湖廣按察使、廣西右布政使,鄖陽巡撫。後因惡張居正被罷歸故里,張居正死後,王世貞起復為應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王世貞與李攀龍、徐中行、梁有譽、宗臣、謝榛、吳國倫合稱「後七子」。李攀龍死後,王世貞獨領文壇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等。

陳繼儒(1558~1639),明代文學家、書畫家。字仲醇,號眉公、麋公。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諸生,年二十九,隱居小崑山,後居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善文,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屢奉詔徵用,皆以疾辭。擅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蕭疏。論畫倡導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的修養,贊同書畫同源。有《梅花冊》、《雲山卷》等傳世。著有《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吳葛將軍墓碑》、《妮古錄》。

參考來源

上海:小崑山鎮兩幅地塊42.5億拍出 溢價15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