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小大黃 |
中文學名: 小大黃 |
小大黃[1],中藥名。為蓼科植物矮大黃RheumpumilumMaxim.的根。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具有瀉實熱,破積滯,下瘀血,消癰腫之功效。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痛,熱結便秘,黃疸,經閉,症瘕,癰腫丹毒,跌打損傷,水火燙傷。
目錄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歸經
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
瀉腸胃積滯,實熱,下瘀血,消癰腫。主治食積停滯,脘腹脹痛,實熱內蘊,大便秘結,急性闌尾炎,黃疸,經閉,痛腫,跌打損傷[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藥理作用
本品熱水提取物對膠原誘導的人血小板聚集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瀉腸胃積滯實熱,下瘀血,消癰腫。應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痛,實熱內蘊,大便閉結,急性闌尾炎,黃疸,經閉,症瘕,癰腫,丹毒,口瘡,水火燙傷,風火牙痛,跌打損傷,瘀血作痛。」
相關配伍
1、治食積停滯,脘腹脹痛,實熱內蘊,大便秘結:大黃9g,萊菔子9g。水煎服。
2、治急性闌尾炎:大黃6g,丹皮9g,桃仁6g,冬瓜子12g。水煎服。
3、治黃疸:大黃9g,茵陳30g。水煎服。
4、治經閉,症瘕:大黃9g,草紅花6g,桃仁6g,當歸尾4.5g。水煎服。
5、治跌打損傷,瘀血作痛:大黃9g,菊葉三七根15g。水煎服[3]。(1-6方出自《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採收加工
秋末挖取根,除去地上部分,洗淨泥土,晾乾。
性狀鑑別
根呈類圓錐形,上粗下細,表面黃褐色,長5-10cm,直徑1.5cm,具縱皺紋,斷面灰棕色,味苦、澀[4]。
形態特徵
多年生矮小草本,高10-25厘米。莖細,直立,下部直徑2-3.5毫米,具細縱溝紋,被有稀疏灰白色短毛,靠近上部毛較密。基生葉2-3片,葉片卵狀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1.5-5厘米,寬1-3厘米,近革質,頂端圓,基部淺心形,全緣,基出脈3-5條,中脈發達粗壯,葉上面光滑無列毛或偶在主脈基部具稀疏短柔毛,下面具稀疏白色短毛,毛多生於葉脈及葉緣上;葉柄半圓柱狀,與葉片等長或稍長,被短毛;莖生葉1-2片,通常葉部均具花序分枝,稀最下部一片葉腋無花序分枝,葉片較窄小近披針形;托葉鞘短,長約5米,干後膜質,常破裂,光滑無毛。窄圓錐狀花序,分枝稀而不具復枝,具稀短毛,花2-3朵簇生,花梗極細,長2-3毫米,關節在基部;花被不開展,花被片橢圓形或寬橢圓形,長1.5-2毫米,邊緣為紫紅色;雄蕊為9,稀較少,不外露;子房寬橢圓形,花柱短,柱頭近頭狀。果實三角形或角狀卵形,長5-6毫米,最下部寬約4毫米,頂端具小凹,基部平直或稍內,翅窄,寬約1-1.5毫米,縱脈在翅的中間部分。種子卵形,寬2-2.5毫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5]。
分布區域
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0-4300m的山坡灌叢、河谷階地。
喜冷涼氣候,耐寒,忌高溫。野生於中國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區;家種多在1400米以上的地區。冬季最低氣溫為-10℃以下,夏季氣溫不超過30℃,無霜期150-180天,年雨量為500-1000毫米左右。對土鑲要求較嚴,一般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最好,粘重酸性土和低洼積水地區不宜栽種。忌連作,需經4-5年後再種。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也可用子芽(母株根莖上的芽)繁殖。
種子
小大黃品種易雜交變異,應選品種較純的三年生植株作種株,7月中、下旬待種子大部變黑褐色時,連莖割回,陰乾,脫粒。備用。用育苗移栽、直播法兩種。分春播和秋播,一般以秋播為好。
育苗可條播或撒播。
條播:橫向開溝,溝距25-30厘米,播幅10厘米,深3-5厘米,每1h㎡用量30-75千克。撒播是將種子均勻撒在畦面,薄覆細土,蓋草。每1畝用種量75-105千克。發芽後於陰天或晴天午後將蓋草揭去。苗出齊後,及時除草、澆水。如幼苗太密,可結合第1次除草間苗。苗期追施稀薄人畜糞尿2-3次。初冬回苗後用土、草或落葉覆蓋,至次年萌芽時揭去覆蓋物。春播者於第2年3-4月移栽,秋播者於第2年9-10月移栽。選很有中指粗的幼苗,將側根及主根的細長部分剪去,按行距70厘米,株距50厘米開穴,穴深30厘米左右,每穴栽苗1株。春季移栽的蓋土宜淺,使苗葉露出地面,以利生長;秋季移栽蓋土宜厚,應高出芽嘴5-7厘米,以免冬季遭受凍害。
直播:按行距60-80厘米,株距50-70厘米穴播,穴深3厘米左右,每穴播種5-6粒,覆土2厘米左右。每1畝用種子22.5-30千克,苗期管理與育苗移栽法相同。間苗1-2次,在苗高10-15厘米時定苗,每穴1株。
子芽
在收穫小大黃時,將母株根莖上的萌生健壯而較大子芽摘下,按行株距55厘米×55厘米挖穴,每穴放1子芽,芽眼向上,覆土6-7厘米,踏實。栽種時在切割傷口塗上草木灰,以防腐爛。
栽培技術
栽後第2年進行中耕除草3次。
第3年在春、秋季各進行1次。
第4年在春季進行1次。
追肥在每次中耕除草後進行,春夏季施油餅或人畜糞水,秋季施土雜肥及炕土灰壅蔸防凍,如堆肥中加入磷肥效果更好。小小大黃根莖肥大,不斷向上生長,所以每次中除、追肥時,都應培土,以促進根莖生長,又能防凍。小小大黃移栽後在第3、4年的5-6月間,抽苔開花,除留種以外,均應及時摘除花苔,以免消耗大量養料,以利根莖發育。
病蟲防治
病害有極腐病、輪紋病、瘡痂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可採用綜合防治法,實行輪作;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及早拔除病株燒毀,病株處的土壤用石灰消毒;清除枯枝落葉及雜草,消滅過冬病源;發病前或發病時用1:1:120波爾多液噴霧或澆灌。蟲害有金龜子和蚜蟲,蟲害有金龜子和蚜蟲,可用化學藥劑毒殺。金龜子為害亦可在早晨捕殺或夜晚點燈誘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