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埡口記(廖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埡口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小埡口記》中國當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小埡口記

這是一個十字路口,在大小旗山交界處,兩棵古黃桷樹相對聳立,枝繁葉茂,掩映着狹長的進出通道。旁立農房和商店,還有茶館和竹林。白天車來人往,熱鬧非凡,入夜陰風怒號,寂寥恐怖。橫穿連接鄉鎮和縣城的坑窪公路,山那邊有陡峭岔路去長江碼頭,山這邊有蜿蜒小徑到我的老家,間隔一條溪溝,平常潺潺流淌,游魚螃蟹可見,雨季洪水滔滔,阻斷兩岸通行。

老家坐落半山腰,開門即見小埡口。小時候,父親趕早船上街,持向日葵火把,我目送他走遠,直至火光消失;傍晚他挑貨於此,大聲喊家裡人,我趕忙跑向前。本想隨往縣城,可花錢買船票,父母親捨不得。在小埡口接貨,見識歇息過客,我也心滿意足。當然,背篼沉重,蹣跚溝腳,爬坡上坎,摸黑回家,汗流浹背,更無所謂。彼時,客車未通,船僅一趟,進城早出晚歸,實乃家常便飯。

太陽從屋後山樑升起,又在小埡口雲巔滑下,周而復始,亘古不變。山里人久已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的童年也就枯燥無味。鄉村老師不時激勵,穿草鞋與皮鞋的命運選擇,取決個人學習的勤奮努力。1981年9月,通過八年寒窗苦讀,我才考學跳出農門。臨別時,天未亮,狂風大作,暴雨如注。大哥陪送,肩擔行李,我撐雨傘,緊跟其後。途經小埡口黃桷樹,突然電閃雷鳴,一股強流襲身,若非丟傘快,恐小命難保。旁觀者講,鐵鈎傘尖驚現火花,沒有傷及人真幸運。

我參加工作不久,與在太龍區公所上班的愛妻相識,周末有空便從縣城返鄉探望。吃過晚餐,由駐地鄒家灣散步小埡口,不過半小時。每行至此,必眺望老家,想起雷陣雨,心存餘悸。有時回故居,反觀小埡口,事業在那頭,又牽腸掛肚。後來妻子調離,我也少去這裡,偶爾乘車經過,仍舊心潮澎湃。從感情上講,回到小埡口就算回家,離開小埡口就算離家。小埡口成為回家與離家的分界線,始終在我胸中占據十分重要位置。

湖廣填四川,首代先祖從湖北黃岡遷徙小埡口,挽草為業,埋葬附近。左側是大埡口,明代俗成集市,至今逢場興旺。右邊為二完小,原屬廖氏宗祠,參天松柏環繞。祠堂集資修建,祖父掌管錢糧,未貪一分一厘,族譜特寫事跡。受他教誨,幺爸、堂兄在外做官,廉潔自守,頗多褒揚,葉落歸根,安息墓園。清末賣地產買官當的兩位知縣也埋故土,雖樹碑立傳,卻少有好評。

現在,離開家鄉四十年了。我終於明白,初次遠走高飛的一聲霹靂,恰似老天爺教我不要忘本。縱使苟且活在不良社會風氣下,依然保持為民務實清廉的操守。這就是我要給小埡口作傳的緣由。願銘記初心,明月伴我行。 [1]

作者簡介

廖春波,重慶仲裁委國際仲裁員,萬州區司法局二級調研員、公職律師,自由譯者,愛好文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