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小功,漢語詞語,讀音xiǎo gōng,意思是舊時喪服名,五服之第四等。其服以熟麻布製成,視大功為細,較緦麻為粗。服期五月。凡本宗為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祖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之妻,從堂兄弟及未嫁從堂姊妹;外親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均服之。[1]
詞語釋義
1.用熟布做成的喪服。為服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兄弟之妻等喪時所穿,時間為五個月。儀禮˙喪服:『小功,布衰裳,澡麻帶絰,五月者。』幼學瓊林˙卷三˙疾病死喪類:『論喪之有輕重,九月為大功,五月為小功,言服之有等倫。』亦稱為『小紅』。
2.一種學校、機關團體對有功人員的獎勵。如:『他此次表現不錯,記乙次小功!』[2]
出處
《儀禮·喪服》:「小功者,兄弟之服也。
《儀禮·喪服》:「小功布衰裳,澡麻帶絰,五月者。
賈公彥 疏:「但言小功者,對大功是用功粗大,則小功是用功細小精密者也。
《唐律疏議·名例》:「小功之親有三:祖之兄弟、父之從父兄弟、身之再從兄弟是也。此數之外,據《禮》,內外諸親,有服同者,並准此。
《清會典·禮部》:「小功五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