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壽山石隨形「恭儉惟德」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壽山石隨形「恭儉惟德」印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圖片

壽山石隨形「恭儉惟德」印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壽山石隨形「恭儉惟德」印

年份:清

類型:璽印

規格:面6厘米見方,通高9.5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藏品鑑賞

壽山石隨形「恭儉惟德」印,清道光,壽山石質,隨形雕靈芝葡萄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6厘米見方,通高9.5厘米。   「恭儉惟德」語出《尚書•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蓋言謙也;恭儉惟德,無載而偽,蓋言德也。」道光《養正書屋全集定本》卷三二在引述這段話之後,又進一步申明為政之要,首尚節儉:「在內則節身謹度,屏去浮華,崇尚恭儉,而忠良任之勿貳,讒佞去之勿疑,虛心禮下,常念滿損之戒。」充分顯現出道光帝對節儉的重視。他認為作為帝王治理國家,重要的是節用和愛人。所謂節用,就是要汰除奢華,節所當節。帝王治國,要量入為出,皇室的一切費用,都要以節儉為要,有用有節,不傷財,不害民;要理順財政,將節儉開支形成制度,只有這樣,國家有事,才不會憂慮國庫空虛。繼位以後,道光帝又着重把節儉從經濟角度引申到治國之道中去,作為修身圖治的必要措施,力求貫穿於施政中,並諭令把節儉作為制度和治國的原則固定下來,使其成為振興王朝的永久圖治之道。在道光眼中,節儉不僅是一項經濟措施,同時也是他的施政綱領,是他要推行的節儉政治的重要內容。為了提倡節儉,道光帝還身體力行,從我做起,衣食儉樸,裁減貢物,力戒宮廷浮華,幾十年如一日,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曾有記載:「宣宗御宇三十年,服用之儉,為史冊所罕見。所服套褲,當膝處穿破,輒令所司綴一圓綢其上,俗所云打掌是也。於是大臣效之,亦綴一圓綢膝間。」其節儉程度在有清一代帝王中是十分罕見的。此璽是反映道光帝節儉思想的重要實物。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