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蘇州留園

(重新導向自 寒碧山庄)

蘇州留園,是蘇州古典園林, 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建築空間藝術處理的範例,始建於明代。清代時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後改為「留園」。

留園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占地面積23300平方米,全園大致分為中、東、西、北四部分,中部為原留園所在 。現園分四部分,東部以建築為主,中部為山水花園,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北部則是田園風光。

1961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7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2001年,留園作為蘇州園林(拙政園、虎丘、留園)擴展景區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目錄

建築特色

留園以其獨創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築藝術而享有盛名[2]。層層相屬的建築群組,變化無窮的建築空間,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虛實相間,曠奧自如,令人嘆為觀止。占地30餘畝的留園,建築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全園分成主題不同、景觀各異的東、中、西、北四個景區,景區之間以牆相隔,以廊貫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門使兩邊景色相互滲透,隔而不絕。園內有蜿蜒高下的長廊670餘米,漏窗200餘孔。 一進大門,留園的建築藝術處理就不同凡響:狹窄的入口內,兩道高牆之間是長達50餘米的曲折走道,造園家充分運用了空間大小、方向、明暗的變化,將這條單調的通道處理得意趣無窮。過道盡頭是迷離掩映的漏窗、洞門,中部景區的湖光山色若隱若現。繞過門窗,眼前景色才一覽無餘,達到了欲揚先抑的藝術效果。 留園內的通道,通過環環相扣的空間造成層層加深的氣氛,遊人看到的是迴廊復折、小院深深是接連不斷錯落變化的建築組合。園內精美宏麗的廳堂,則與安靜閒適的書齋、豐富多樣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涼台燠館、迤邐相屬的風亭月榭巧妙地組成有韻律的整體。

留園建築藝術的另一重要特點,是它內外空間關係格外密切,並根據不同意境採取多種結合手法。建築面對山池時,欲得湖山真意,則取消面湖的整片牆面;建築各方面對着不同的露天空間時,就以室內窗框為畫框,室外空間作為立體畫幅引入室內。室內外空間的關係既可以建築圍成庭院,也可以庭園包圍建築;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裝飾效果,也可以室內外空間融為一體。千姿百態、賞心悅目的園林景觀,呈現出詩情畫意的無窮境界。

主要景點

西樓

位置在五峰仙館之西,劉氏時曾名西爽,今俗稱西樓。建築為單檐歇山造,和曲溪樓相通。

花房

此為培植花木暖房,前有生產場地約三畝。盛氏時就有。在南花房北,解放後一直租給原園林職工居住。 1999年留 園為整治周邊環境,動遷原北花房及周邊民居,改造並擴建了北花房,改造後的北花房建在半邊街一線上,沿街一排 房舍為職工休息及存放農藥、工具場所,房前朝南為花卉生產場地,原北花房位置則為盆景工作場地。

綠蔭

明高啟葵花詩:「艷發朱光里,叢依綠蔭邊。」建筑西側原有一株古楓,小軒籠罩在樹蔭下,故名。建築似軒,硬山 造,臨水而築,劉氏寒碧莊時已有。軒南庭院牆上有石匾嵌於其上,錢大昕書「花步小築」。

恰杭

明瑟樓下方室稱「恰杭」,杭:《唐韻》與航同,《說文》方舟也,此建築及其西涵碧山房在可亭處看來有如一艘航 船,取杜甫「野航恰受兩三人」之句。故名恰杭。此名盛氏時已有。

可亭

亭,《釋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可亭,取白香山可以容膝,可以息肩,當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處 有景可以停留觀賞。亭為六角,飛檐攢尖,結頂為一花瓶倒扣(為1953年整修時應急之作)。劉氏時稱「個中 亭」,盛氏時稱「可亭」。解放後整修,亭頂比昔時略尖一些。

視頻

蘇州留園 相關視頻

主播帶你游天下之蘇州留園
留園——蘇州古典園林

參考文獻

  1. 世界遺產蘇州古典園林,雲遊玩,2017-9-16
  2. 留園,攜程,20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