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寒更承夜永.涼夕向秋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寒更承夜永.涼夕向秋澄出自唐代駱賓王的《送別[1]

寒更承夜永,涼夕向秋澄。

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寒夜的敲更聲接續着這漫漫長夜,清涼的夜晚像秋天那般澄澈。

離別時難以割捨,拿什麼贈送給你呢?我這自有如裝在玉壺冰一樣真心。

注釋

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五更,一更約二小時。夜永:長夜。

秋澄:澄淨的秋色。

離心:離別之心。

玉壺冰:比喻清白和高潔。鮑照《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比喻人品質的高潔。

賞析

這首詩把離情表現得高潔純真,不似前人作品般悲切哀傷,此種手法少見於初唐詩歌。前兩句是寫長長的秋夜寒冷,渲染離別時難捨的氣氛。後兩句用「玉壺冰」表明心情,體現了兩位朋友之間坦誠相見的真正友誼。[2]

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這並不是說君子把人與人之間的友誼看得比水還要淡,而是說:君子之間的友誼應該像清澈見底的水一樣純潔。這首詩正體現了這種純潔的友誼。

詩的前二句運用了倒裝句法,先說「夜永"、「更寒」,然後再倒轉回去說:在秋高氣爽的秋日黃昏,他和一位朋友已經促膝話別。這種章法的運用,改變了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來敘述的方式,強調了「更寒」、「夜永」,突出了兩位摯友之間依依惜別的心情。收到了化平鋪直敘為起伏跌宕的藝術效果。「秋澄」、「夜永」巾的「澄」、「永」,不只是點明節序的特徵與時間,而且也映帶出朋友之間的真誠相見與友誼長存;「涼夕」,「寒更」中的「涼」、「寒」也同樣是不只說明環境的「涼」、「寒」,而且顯示出一對朋友在臨別之際心緒不佳。倒裝、側重、心與境諧等藝術手法被詩人揉合在兩句詩中,顯示出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既然兩人的友誼是那樣的深長,在離別之際用什麼贈給對方就值得思考了。「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這出人意表的兩句詩體現了兩位朋友之間坦誠相見的真正友誼。詩人贈給對方的,不是客套式的祝願,而是一顆冰清玉潔的心。在這首詩中,詩人把自己的「離心」比作「玉壺冰」。其命意同於王勃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創作背景

公元669年(總章二年)冬,詩人因事遭譴,罷東台詳正學士職。公元670年(咸亨元年)四月,吐蕃寇邊,朝廷發兵討伐。詩人因上詩吏部侍郎裴行儉,要求從軍出塞,不久即獲准入伍。當時李嶠曾賦詩為其壯行。秋初,詩人隨軍出發,李嶠再次為其餞行,詩人因賦《別李嶠得勝字》以贈別。《唐音》《唐詩品匯》截後四句另為一首,題作《送別》。

駱賓王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於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雲被殺,或云為僧。

參考文獻

  1. 古詩文網. 寒更承夜永,涼夕向秋澄. 
  2. 百度漢語. 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