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寒山(陳錦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寒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寒山》中國當代作家陳錦榮的散文。

作品欣賞

寒山

在寒山去世多年後,寒山寺迎來了一位大唐詩人張繼。這位可能從未踏進寒山寺的詩人,在古運河上夜泊楓橋,夜半聽到寒山寺鐘聲隱隱,傳到深秋的江面上,就像滿天的白霜在詩人心頭瀰漫,就像月落下的烏啼在詩人體內經久傳散。詩人的心弦被柔柔的觸動,此時的他也許落魄不第,也許進士及第卻依然無官無職,也許相戀的人遠隔天涯……在異鄉的羈旅中,鐘聲一下又一下敲在闊大的時空中,更敲在詩人內心的柔軟之處。鄉愁,戀情,還有人生更大的愁思,在心頭緩緩升起。黑夜之沉,愁思之重,生命之短,如水般淹沒了在人生路上沉浮的詩人。他把心頭的愁思化作詩雨,揮灑在這靜靜的江面上,一如這滿天的白霜,瀰漫於一茬又一茬在楓橋漂泊的遊子心頭,瀰漫於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艱難生活里的人。千百年後,人們還聽到寒山寺隱隱的鐘聲,和着詩人的詩句在人們心頭飄散,仿佛把人們心頭的愁思吹散,把生活的希望久久敲響。站在寒山寺,我就能聽到從唐朝傳來的濤聲,一字一句深情的詠道: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寒山寺,自此被一首詩歌氤氳成世人心中的絕唱,吟詠成汩汩流淌的江水,雖經歷史風塵的淹沒,但寒山寺早已成為一首人們口口相傳的詩歌,歷久彌醇。多少人未到寒山寺,卻已在心中立起了一座寺。

今天的寒山寺早已不是唐時的寒山寺,寒山寺在千年的歷史風霜中,屢遭火災,灰飛煙滅,但一次又一次的被人們豎立在蘇州的閶門外,靜靜的臥在古運河邊,看潮來潮往,聽濤聲依舊,把鐘聲一遍又一遍的撞響,讓人們內心的祈求在寒山寺千遍萬遍的開放,生命不止,希望不息。這就像讓寒山寺屹立起來的兩個人,一個歷經磨鍊立地成佛,一個漂泊天涯書寫詩意,成為人們心中不絕的念想,不朽的詩句。

[1]

作者簡介

陳錦榮,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