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富源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富源縣隸屬於雲南省東部,曲靖市東部,地處東經103°58′~104°49′北緯25°~25°58′。東鄰貴州盤縣、西接麒麟區、霑益區,南抵羅平縣、貴州興義市,北連宣威市,面積為3251平方公里。2012年,富源縣總人口79.4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37萬人,占常住人口總數的12.8%;少數民族人口7.18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9.04%,其中彝族、水族、回族、布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

富源縣為中山山地,突出的峽谷地貌,其特徵為河流縱向切割、山川南北展布、地形破碎、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岩溶發達、河谷階地狹窄,耕地零星分散。最低海拔為東南部的特土峽谷,海拔1110米。富源縣屬於南溫帶山地季風濕潤氣候,境內降水豐富,四季溫和,每年平均氣溫14℃左右,相對濕度較大,雨熱同季,乾濕分明,光照熱量條件較好。2013年,富源縣耕地面積161.5萬畝,土壤以紅壤面積最大,占總面積的33.61%,其次為黃棕壤和黃壤,占總面積的28.77%和17.78%,夾雜紫色土、石灰土、沖積土、草甸土。

2018年10月,富源縣入選「2018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第99名。[1]

建制沿革

周秦時,屬滇國。

兩漢時,屬益州宛溫縣。

兩晉南北朝時,屬寧州。

隋朝,屬益州開邊縣。

唐朝,屬盤州。

南詔和大理國時,為摩彌部。

元朝時,在境內北部設羅山縣,屬曲靖宣撫司。

明洪武二十三年,廢羅山縣,新置平彝縣衛,南部仍為亦佐縣。

清初,平彝縣衛屬雲南都司、亦佐縣屬曲靖軍民府。

清順治十四年,廢亦佐縣為平夷縣。

康熙三十四年,以平彝廢衛、亦佐廢縣,建平彝縣,屬曲靖軍民府。

1954年,改稱富源縣至今。

行政區劃

2017年,全縣轄中安街道、勝境街道、後所鎮墨紅鎮大河鎮營上鎮竹園鎮富村鎮十八連山鎮老廠鎮黃泥河鎮和古敢水族鄉9鎮1鄉2街道,161個村、居(社區)民委員會(其中18個社區,143個村委會),1782個自然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富源縣隸屬於雲南省東部,曲靖市東部,地處東經103°58′~104°49′北緯25°~25°58′。東鄰貴州盤縣、西接麒麟區、霑益區,南抵羅平縣、貴州興義市,北連宣威市。面積為3251平方公里。

地形

富源縣地貌為中山山地,突出的峽谷地貌,其特徵為河流縱向切割、山川南北展布、地形破碎、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岩溶發達、河谷階地狹窄,耕地零星分散。烏蒙山支脈自北向南縱貫全境,南北長約103千米,東西寬約54千米,兩頭寬、中間窄,呈薯形相銜狹長地形。全境地勢北高南低,由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境內最高海拔為西北部的營盤山,海拔2748.9米,最低海拔為東南部的特土峽谷,海拔1110米。

氣候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熱,春秋氣候乾燥溫和,夏季降水豐沛,年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氣溫14.3℃。1月平均氣溫6.3℃,極端最低氣溫-11.0℃(1983年12月29日);7月平均氣溫19.4℃,極端最高氣溫34.9℃(1963年5月31日)。最低月均氣溫1.5℃(1968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21.8℃(1963年5月);平均氣溫年較差13.5℃。生長期年平均170天,無霜期年平均264天,最長329天,最短18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491.8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64.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142.4天,最多191天(1964年),最少124天(2009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565.2毫米(1964年),極端年最少雨量634.5毫米(201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7月最多。

水文

境內河流屬珠江流域,流域面積3251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二級河塊澤河、黃泥河、嘉河、丕德河、水城河、篆長河、木浪河等6條,總長342.1千米;三級河流有洞上、東門、西門、恩樂、白馬、迤佐、補木、民家、海章、托田、補掌、古木、紅岩腳、扎外、舍馬、順場、岔河、朝陽箐、社安、魯木克、田沖、舍打溝、普沖等44條,總長427.3千米,年徑流量22.1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塊澤河,發源於中安鎮支鍋石村,從西北向東南流經中安、大河、營上、竹園、富村、老廠、十八連山等鎮,長163.7千米,流域面積133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6.29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洞上、東門、西門、恩樂、白馬、迤佐、補木、民家、海章、托田、補掌、古木、紅岩腳、扎外等31條。[3]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3年,富源縣耕地面積161.5萬畝,土壤以紅壤面積最大,占總面積的33.61%,其次為黃棕壤和黃壤,占總面積的28.77%和17.78%,夾雜紫色土、石灰土、沖積土、草甸土。

礦產資源

2013年,富源縣已探明具有工業開採價值的礦藏資源有煤炭、瑩石、鉛、鋅、硫鐵礦、鐵、石膏、金等4類21種。富源縣含煤面積833平方公里,占面積1/4,地質儲量141.02億噸,探明儲量64.57億噸,無煙煤探明儲量達38.8億噸,是我國江南最大的無煙煤田。富源縣已探明具有工業開採價值的礦藏資源有煤炭、瑩石、鉛、鋅、硫鐵礦、鐵、石膏、金等4類21種。

水資源

2013年,富源縣地處滇東多雨區,屬珠江上游的山區縣,自然水源豐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量1332毫米,水資源總量28.8億立方米,境內河流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南北盤江 支流,主要河流有塊澤河、黃泥河、嘉河、丕德河、篆長河、水城河、木浪河及其支流,境內流量22.1億立方米,境外流入水量6.7億立方米,人均擁有水資源4500立方米,全縣已建立蓄水工程46座,正常蓄水7083.6萬立方米。已建成的三岔河電站、響水河電站、細戈電站、跌水電站、壩後電站年發電量11120萬千瓦時。

生物資源

2013年,富源縣森林樹種有45科106種,牧草110餘種,優良畜禽品種10多個,農作物品種285個。[4]

5人口民族編輯 2017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為83.3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01萬人,鄉村人口63.37萬人,男性43.77萬人,女性39.61萬人,少數民族人口8.3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10%。

經濟概況

綜合

2012年,富源縣實現生產總值153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3%。實現財政總收入35.4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0.24%、完成年計劃的10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4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0.9%、完成年計劃的100%。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2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2%、完成年計劃的101.7%。實現金融機構年末貸款餘額99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1.24%,完成年計劃的101%。實現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12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82%。從產業看,農業再獲豐收,預計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2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4.1 %、完成年計劃的103.8%。

第一產業

2012年,富源縣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2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9%、完成年計劃的102.7%,其中:實現糧食總產36.3萬噸,魔芋產量15萬噸、產值4億元;收購烤煙33.89萬擔、收購值3.68億元,育成優質仔豬240萬頭、出欄肥豬162萬頭、肉類總產量16.8萬噸,實現畜牧業產值21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2.3%。

第二產業

2012年,富源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2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5.1%,其中:生產原煤2300萬噸、洗精煤260萬噸,實現煤炭開採和洗選產值151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5.5%,生產焦炭128萬噸、實現焦炭產值22億元、同比2011年下降5.2%,發電136億度,實現發電產值38.4億元、同比2011年下降19.5%。

第三產業

2012年,富源縣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37.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1 %。園區經濟開局良好,每年工業園區完成投資24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74億元、主營業務收入7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億元、上交稅金4億元、帶動就業9852人。非公經濟步伐加快,在GDP中所占比重達51.5%、同比2011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08年,富源縣初中升學率從54.9%提高到76.1%,高中毛入學率從26.38%提高到60.8%,高中升學率從56.4%提高到61.9%。36萬人次貧困學生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各項科普活動深入開展,先進實用技術得到廣泛推廣運用,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高了4.5個百分點。

文體事業

2008年,富源縣水族舞《吞口》獲得江西南昌國際儺文化藝術周展演優秀獎,大河舊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入選「2006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富源縣圖書館連續三屆被評為國家二級圖書館。

社會保障

2008年,富源縣實施1.5萬戶民房除險建設工程,為509戶貧困戶建蓋安居房。實行烤煙入戶預檢收購,為煙農節約交售成本1193萬元。 著名人物編輯 富源縣的著名人物有周春暉、王甲綱、孫士寅、王甲本、武文淵、謝顯琳、張璁等。[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