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富司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富司迪(1877~1969),外文名:Fosdick, Harry Emerson ,亦譯哈里·愛默生·富司迪。本世紀美國最出名的傳道者和作家之一,亦為反對基要派最有力的一員,晚期的講道和作品較溫和及積極。

傳教士(亦譯宣教士)一般指西方國家的宗教組織向海外派出的,傳播天主教[1]、基督教的人員。1622年,羅馬教廷設立了負責向新大陸傳教區的教廷傳信部[2](今萬民福音部)。

人物簡介

富司迪於1903年受按立為浸信會牧師;1904~15年在蒙特克萊(Montclair)作牧師,並自1908年開始在紐約協同神學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NY)任教;1918年任紐約第一長老會牧師,卻因基要派的壓力,要他接受傳統長老會的教義,他終於在1925年辭職;1926到1946年出任紐約浸信會河畔教會(Baptist Riverside Church)牧師,憑其有力的講道,河畔教會的講台吸引遠近的慕道者前來聽他講道。

在富司迪做牧師的四十一年期間(1903~46),也是美國經歷最激烈的社會和經濟改變的時期,艱難的歲月卻把富司迪優秀的特質引發出來。在國家處於危困的時候,他的講道給人道德的勇氣;在戰亂頻仍之際,他鼓吹以和平手法來解決問題;社會處於多事之秋,他則以人的價值作題材;宗教與科學處於水火不容的時代,他指出二者怎樣可以相輔相成;在經濟大蕭條的時代,他以輔導為首要的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社會出現很多明顯的改變,反社會、反理性成了流行的意識形態,種族關係變得緊張起來,科學發展成了戰爭的主凶,加上基要派解釋聖經的方法,和對社會事務及責任的退縮,富司迪透過三十多本書籍、電台和講台發出的聲音,就很有獨排眾議的味道。他勸人不要拒絕理性,要以忍耐和勇氣面對種種不合理的流行意見,成了許多人的木鐸。

富司迪與基要派的爭辯有長遠的歷史,有時亦給人誇大了。早於讀大學的時候,富司迪就不滿意基要派解釋聖經的方法,稱之為「聖經的蒙昧思想」(scriptural obscurantism),卻絕非如批評者說的「不信聖經」,他的講道仍是以聖經為主(見The Modern Use of The Bible, 1924);他關心社會事務,卻仍然重視屬靈的操練(The Meaning of Prayer, 1915)。當然,1924年被基要派信徒圍攻而被迫辭退第一長老會主任牧師之職,他此時期的作品和講道確是留下了苦毒的痕跡,卻不至於不擇手段或下流,而以理性的辯詞發表「基要主義至終可得勝嗎?」('Shall the Fundamentalists Win ?'見他的自傳:Living of these Days, 1956)。單從基要派受批評的角度來評估富司迪的一生是不公允的(見 R. D. Linder, 'Fosdick, Harry Emerson,' in The 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Theology, Baker, 1987, p. 424)。

富司迪批評的不僅是基要派自社會抽身的態度,和支持他們這種立場的釋經方法,對社會低下的道德水平、反智和反科學的態度,非理性地接受東方神秘宗教,以及利用傳媒來達到自私的目的,他的鞭撻也是毫不留情的,大概是這個緣故,他被譽為當代的先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