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吻凱門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寬吻凱門鱷 |
中文學名:寬吻凱門鱷 |
寬吻凱門鱷 學名Caiman latirostris (Daudin, 1801),短吻鱷科凱門鱷屬的一種鱷魚。鼻部寬闊與揚子鱷有些類似,雄鱷體長可達3米,雌鱷僅1.8米。棲息地是南美洲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食蝸牛、小型哺乳動物、魚和鳥類。吻部短而寬,兩眼間及眼部前方的突起部份特別發達。 每年1月 間,會利用枯草築成直徑1.6公尺,高0.4米的冢狀巢穴,並產 下40–60顆卵。 卵的表面十分粗 糙, 約66mm*46mm大小,84g重, 經63-70天即可孵化,幼鱷的體側 及下顎側面,均具有暗色斑紋. 寬吻凱門鱷主要靠吃細小的無脊椎動物,也可以吃龜及蝸牛。 主要生活在阿根廷北部、巴西東南部、烏拉圭和巴拉圭的沼澤、河流、紅樹林和湖泊中。由於寬吻凱門鱷大多生活在人類活動比較頻繁的地區,生活環境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已經屬於了瀕危特種,目前,棲息地區多已被保護當中。[1]
繁殖狀況
寬吻凱門鱷在濕季產蛋,平均每窩18-50個蛋,有記載最多能產102個蛋,泰加蜥蜴、猴子甚至鳥類喜歡捕食鱷魚蛋,一旦蛋孵化出來,雄性和雌性凱門鱷至少會在第一年看護和保護幼鱷。
生活習性
寬吻凱門鱷的食物很雜,最重要的食物是蝸牛、蝦、魚,捕食小型哺乳動物、魚類、龜鱉類和鳥類。寬吻凱門鱷生活於阿根廷北部、巴西東南部、烏拉圭和巴拉圭的沼澤、河流、紅樹林和湖泊中,尤喜水流緩慢、河底淤泥、植物生長多的地方,食蝸牛、小型哺乳動物、魚和鳥類。寬吻凱門鱷的棲息地是南美洲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受到人類活動的威脅比較嚴重,屬於瀕危物種。
形態特徵
寬吻凱門鱷的特徵是其寬闊的吻。它們主要呈橄欖綠色,但亦有一些會按氣候而有所不同。吻部短而寬,兩眼間及眼部前方的突起部份特別發達。每年1月 間,會利用枯草築成直徑1.6公尺,高0.4公尺的冢狀巢穴,並產下40 – 60顆卵。卵的表面十分粗糙, 約66mm*46mm大小,84g重, 經63-70天即可孵化,幼鱷的體側及下顎面,均具有暗色斑紋。寬吻凱門鱷主要靠吃細小的無脊椎動物,也可以破開龜及蝸牛的硬殼。
保護現狀
野生寬吻鱷種群任需要保護進行恢復,主要的威脅是,人口增加,開墾土地,導致棲息地的破壞,非法狩獵和近年建設大型水電站大壩嚴重影響當地生態。由於非法捕獵和棲息地不斷減少,寬吻凱門鱷的數目開始越來越少。
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