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烏拉圭 | |
---|---|
烏拉圭 烏拉圭東岸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英語:The Oriental Republic of Uruguay),簡稱烏拉圭。位於南美洲的東南部,烏拉圭河與拉普拉塔河的東岸,北鄰巴西,西接阿根廷,東南瀕大西洋。
烏拉圭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1680年後一直被西班牙和葡萄牙爭奪。1778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16年被葡萄牙占領。1821年併入巴西。1825年8月25日脫離巴西帝國獨立。1973年成立軍政府,1984年還政於民。
烏拉圭居民約90%是白人,其餘有8%的印歐混血種人。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首都為蒙得維的亞。境內大部分地勢平坦,農牧業發達。現為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
烏拉圭屬溫帶氣候,以優美自然風光和安定社會環境,獲譽為「南美瑞士」;又因其形似寶石而又盛產紫晶石,獲譽為「鑽石之國」。
烏拉圭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低,人均生活水平、政府清廉度、政治穩定度也位於南美洲前茅,是一個中等發達水平的國家。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烏拉圭東岸共和國 [1] | 英文名稱 | The Oriental Republic of Uruguay |
簡 稱 | 烏拉圭 | 所屬洲 | 南美洲 |
首 都 | 蒙得維的亞 | 主要城市 | 薩爾托,派桑杜等 |
國慶日 | 8月25日 | 國 歌 | 《烏拉圭國歌》 |
國家代碼 | URY | 官方語言 | 西班牙語 |
貨 幣 | 烏拉圭比索 | 時 區 | UTC-3(夏時制:UTC-2) |
政治體制 | 共和制 | 國家領袖 | 總統:塔瓦雷·巴斯克斯 |
人口數量 | 3444006人(2016年) [2] | 人口密度 | 19.7人/平方公里(2016年) |
主要民族 | 白人、印歐混血種人 | 主要宗教 | 天主教 |
國土面積 | 176200平方公里 | 水域率 | 1.5% |
GDP總計 | 561.57億美元(2017年,國際匯率) | 人均GDP | 16246美元(2017年,國際匯率) |
國際電話區號 | +598 | 國際域名縮寫 | .uy |
道路通行 | 靠右駕駛 | 人類發展指數 | 0.792(高) |
基尼係數 | 45.3(中) | 國家格言 | 不自由毋寧死 |
主要學府 | 奧特大學、蒙得維的亞大學等 |
歷史沿革
早期
早期的烏拉圭河東岸地區居住着查魯亞印第安人。1516年初被西班牙探險隊發現。1680年後一直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爭奪的對象。1726年,西班牙殖民者建立蒙得維的亞,烏拉圭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 1776年西班牙將該地區併入拉普拉塔總督轄區。1811年民族英雄何塞·阿蒂加斯領導人民進行獨立戰爭,並於1815年控制了全境。1816年葡萄牙再次入侵,並於1821年7月將烏併入巴西。 1825年8月25日,胡安·安東尼奧·拉瓦列哈等一批愛國者收復了蒙得維的亞城,宣告烏拉圭獨立,並將8月25日定為國慶日。1828年8月27日巴西和阿根廷簽訂蒙得維的亞和約,承認烏拉圭獨立。 [3]
獨立後
20世紀上半葉,烏經濟穩定、社會安寧。1973年發生軍事政變。1984年7月,軍政府決定還政於民。由於它位於烏拉圭河的東岸,故國名定為烏拉圭東岸共和國。同年11月紅黨候選人胡利奧·瑪麗亞·桑吉內蒂當選總統,烏拉圭恢復民主憲制。 1989年,白黨的路易斯·拉卡列當選總統。1994年,桑吉內蒂再次當選總統。2000年3月,紅黨的豪爾赫·巴特列·伊瓦涅上台執政。2004年10月,左翼政黨聯盟廣泛陣線總統候選人巴斯克斯在大選中獲勝。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烏拉圭位於南美洲東南部,烏拉圭河與拉普拉塔河的東岸。全境面積176200平方公里。瀕臨南大西洋,與阿根廷和巴西接壤。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拉普拉塔河東岸,北同巴西接壤,西與阿根廷交界,東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約600公里。
地形地貌
烏拉圭位於南美洲東南部,烏拉圭河與拉普拉塔河的東岸。北鄰巴西,西界阿根廷,東南瀕大西洋。海岸線長660公里。地勢平坦,丘陵和草原相間,平均海拔116米 。
氣候特徵
烏拉圭屬溫帶氣候,1~3月為夏季,氣溫17℃~28℃,7~9月為冬季,氣溫6℃~14℃。年降水量由南至北從950毫米遞增到1250毫米。
自然資源
烏拉圭盛產大理石、紫水晶石、瑪瑙、乳白石等。已探明有鐵、錳等礦藏。位於烏中部的33人省(treinta y tres)擁有豐富的磁鐵礦,初步估計鐵礦石藏量不少於5億噸。與33人省相鄰的「佛羅里達」(Florida)省和杜拉斯諾(Durazno)省也發現有鐵礦,但藏量可能低於5億噸。 [4] 林業和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黃玉、魷魚和鱈魚。烏拉圭的林業發展始於二十世紀60年代初,80年代,烏的人工造林面積只有1.4萬公頃,90年代初烏開始實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至2003年,烏全國天然林總面積擴大到74萬公頃。 [5]
行政區劃
區劃
全國劃分為19個省(departamento)。
首都
首都蒙得維的亞(Montevideo),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位於國土南部,面積530平方公里,人口133.84萬(2012年,烏拉圭國家統計局),年平均氣溫16℃。蒙市是主要的工業、金融、交通和港口集散地,集中了全國60%的人口和80%的工業產值。周圍有屠宰冷藏聯合企業、皮革廠等傳統企業和石油化工、化學、橡膠和電機等現代企業,同時還有園藝、奶製品加工業、蔬菜栽植、畜牧業、養殖業。沿海地區生產各類穀物和油料作物,種植甜菜、甘蔗和柑桔,有肉類加工和奶品畜牧業,工業主要有製糖、屠宰冷藏、紡織、皮革和柑桔加工等。畜牧業地區主要分布於人口稀少的內地,當地居民主要經營肉類製品和皮革加工等,為國內市場和出口提供大部分活畜和羊毛。 [6]
國家象徵
國名
烏拉圭東岸共和國(英語:The Oriental Republic of Uruguay;西班牙語: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簡稱烏拉圭。 [7]
國旗
烏拉圭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寬度相等的五道白色寬條和四道藍色寬條相間相連構成,旗面左上角為白色正方形,內有一輪「五月的太陽」。烏拉圭歷史上曾同阿根廷組成一個國家,所以兩國國旗都有藍、白色和「五月的太陽」;九道寬條代表當時組成共和國的九個政治區域;太陽放射八道直線和八道波狀光芒,它象徵國家的獨立。
國徽
烏拉圭國徽呈橢圓形。橢圓面上有四組圖案;左上角為一副天平,象徵正義;右上角為多岩石的要塞,象徵首都蒙得維的亞;左下角為奔馳的駿馬,象徵自由;右下角為一頭牛,象徵財富和畜牧業。橢圓形兩側以橄欖枝和月桂枝裝飾,象徵和平與勝利;上端是「五月的太陽」。
國歌
《烏拉圭國歌》 歌詞大意:「不是祖國,就是墳墓;不自由就光榮地死!」每顆心都這樣莊嚴宣誓,決心去完成崇高的事。自由,自由,這呼聲使我們祖國得救。我們熱血湧上心頭,雄赳赳投入戰鬥。榮譽是應得的神聖禮物,讓暴君嚇得發抖!高呼自由在戰鬥的時候,臨死時還是要喊自由!高呼自由在戰鬥的時候,自由,還是自由!又一次自由!
人口民族
人口
烏拉圭全國總人口339萬(2013年,烏拉圭21世紀委員會數據),其中131.91萬人居住在蒙得維的亞和周邊地區,其他人口密集城市分布在烏拉圭河沿的派桑杜和薩爾托,以及首都附近的石頭城。 世界上14歲兒童和老年人比是14:1,而烏拉圭是2:1,照此下去,到2050年,烏拉圭將遇到更為嚴重的人口老年化問題。截止2004年底,烏拉圭總人口為3240676人。其中1-14歲占29.93%,15-64歲勞動力人口占62.71%,余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13.36%。 烏拉圭人口迅速老年化是由於出生率下降和大量移民造成的。1996年出生率為16/1000,2004年降至15/1000;1997-2005年間,對外移民10.8萬人,與此同時外國來烏移民僅為1.25萬人, 這導致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了一半。 [8]
民族
烏拉圭為移民國家,白人占90.8%,大多為意大利、西班牙、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移民的後裔。印歐混血種人占5%,黑人占4%。
政治
政體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結束軍人獨裁統治後,烏民主政體不斷鞏固。2010年3月1日,穆希卡總統宣誓就職,成為烏拉圭歷史上第二位左翼總統。穆希卡總統上任後,政治上力促團結,主動加強同反對派合作;經濟上強調嚴控財政支出,加強金融監管,優化債務結構;在社會領域,着力改善民生,重視優化財富分配、打擊販毒、整飭治安,提高教育和醫療覆蓋面,優先幫扶婦幼及貧困人口等弱勢群體。烏政局保持穩定。
憲法
1830年7月18日頒布第一部憲法,後經多次修改。1951年憲法廢除了總統制,設立國務會議(最高行政權力機構)。1966年修憲恢復總統制。1973年軍人政變後廢除憲法。1985年民選政府執政後恢復。實施的是1996年修改並經全民公決通過的憲法。 憲法規定:烏拉圭實行民主共和制,三權分立。設總統和副總統各一名。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總統、副總統和各省省長均由公民直選產生,任期五年。總統不能連任,可隔屆再次參選。
議會
兩院制。參、眾兩院分別由30名參議員和99名眾議員組成,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國會主席兼參議長由副總統兼任。眾議長由眾議員選舉產生,任期一年。每年3月15日至12月15日為國會會期。閉會期間,由參、眾兩院組成常設委員會主持日常工作。現任眾議長為廣泛陣線成員赫爾曼·卡多索·費雷拉(Germán CARDOSO Ferreira),2013年3月就職。本屆國會於2010年2月15日組成。
司法
最高法院由5名大法官組成,需經國會批准。大法官任期十年,退休年限為70歲。院長由5人輪流擔任,任期一年。現任最高法院院長為豪爾赫·魯伊瓦爾·皮諾(Jorge RUIBAL Pino)。
政府
本屆政府於2010年3月1日成立,設13個部。總統為政府首腦。除總統、副總統外,內閣主要成員包括(截至2012年7月):內政部長愛德華多·博諾米(Eduardo BONOMI),外交部長路易斯·阿爾馬格羅(Luis ALMAGRO),經濟和財政部長費爾南多·洛倫索(Fernando LORENZO),國防部長埃萊烏特里奧·費爾南德斯(Eleuterio FERNANDEZ),社會發展部長達尼埃爾·奧賴斯科(Daniel OLESKER),教育和文化部長里卡多·厄爾里奇(Ricardo EHRLICH),交通和公共工程部長恩里克·平塔多(Enrique PINTADO),工業、能源和礦業部長羅伯托·克雷伊梅爾曼(Roberto KREIMERMAN),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長愛德華多·布倫塔(Eduardo BRENTA),旅遊和體育部長莉蓮·凱齊齊安(Liliam KECHICHIÁN,女),公共衛生部長瑪利亞·蘇珊娜·穆尼斯(María Susana MUÑIZ,女),牧農漁業部長塔瓦雷·阿格雷(Tabaré AGUERRE),住房、土地規劃和環境部長弗朗西斯科·貝爾特拉梅(Francisco BELTRAME)。
政黨
(1)廣泛陣線(Frente Amplio):左翼政黨執政聯盟,議會第一大政治力量。成立於1971年,包括人民政府運動、社會黨、基督教民主黨、共產黨等派別。1973年被軍政府取締,1982年恢複合法地位。1989年、1994年兩度競選首都市長成功。1994年同其他左翼政黨組成進步聯盟—廣泛陣線。2004年,新多數派加入,改名為進步聯盟—廣泛陣線—新多數派。2005年再次改名為廣泛陣線。1994年、1999年和2004年三次推舉聯盟主席巴斯克斯參加總統選舉,前兩次未獲成功,第三次在大選首輪投票中勝出。2009年,廣泛陣線總統候選人穆希卡再次贏得大選。該黨以社會民主主義為指導思想,認為民主應包括政治、經濟、社會三方面內涵:追求政治民主,反對集權統治;追求經濟民主,反對貧困;追求社會民主,主張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在對外交往中主張通過對話和平解決爭端,捍衛自決,反對干涉、封鎖、以大欺小。現有20多個左派政黨和派別,主要有「人民參與運動」(Movimiento de Participación Popular)、「烏拉圭大會」(Asamblea Uruguay)、「新空間」(Nuevo Espacio)等。現任主席莫尼卡·哈維爾(Mónica XAVIER,女)。 (2)白黨(Partido Blanco):又稱民族黨(Partido Nacional)。在野黨,議會第二大政治力量。1836年成立。代表農牧業主利益,在內地特別是農村影響較大。政治上主張維護國家主權、公民自由和憲法,追求正義的民主社會。主張改革經濟、社會和國家體制。奉行獨立自主、多元化外交政策,在自決和不干涉原則基礎上同世界各國發展關係。1973年被軍政府取締,1982年恢複合法地位,曾於1990~1995年執政。2002年10月退出與紅黨的執政聯盟。黨內有「埃雷拉派」(Herrerismo)、「實幹派」(Manos a la Obra)、「全國羅查運動」(Movimiento Nacional de Rocha)、「全國挑戰派」(Desafío Nacional)等派系。黨的最高領導機構是全國領導委員會。現任主席路易斯·阿爾韋托·埃韋爾(Luis Alberto HEBER),2011年6月就任。 (3)紅黨(Partido Colorado):在野黨,議會第三大政治力量。1836年成立。傳統中右翼政黨,代表工商資產階級、社會民主主義者和自由職業者利益。信奉民主、自由、參與、社會公正原則。對內主張建立合理的國民經濟體系,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公平分配收入。對外強調民族自決和不干涉政策,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積極參與和推動多邊合作及拉美地區一體化。歷史上曾執政100多年,1973年被軍政府取締,1982年恢複合法地位,1984年、1994年和1999年三度在大選中獲勝。黨內主要派別有「激進巴特列主義」(Batllismo Radical)、「巴特列論壇」(Foro Batllista)、「紅色巴特列聯盟」(Unión Batllista Colorada)和「九四運動」(Cruzada 94)等。全國執行委員會為該黨領導機構,由15名委員按月輪值主席。現任總書記瑪爾塔·蒙塔內爾(Martha MONTANER,女)。
政要
總統何塞·阿爾韋托·穆希卡·科爾達諾。1935年5月20日出生於蒙得維的亞。青年時曾加入白黨。20世紀60年代成為左翼游擊組織圖帕馬羅斯全國解放運動的創始人和主要領導人之一,曾被捕入獄。1985年烏恢復民主後在大赦中獲釋。1989年,穆參與創建「人民參與運動」,同年該黨加入廣泛陣線,後逐漸成為廣泛陣線內最大派別。1994年當選眾議員,1999年、2004年兩次當選參議員。2005~2008年任牧農漁業部長。2009年11月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勝出,並於次年3月1日正式就職,任期五年。已婚,夫人露西亞·托波蘭斯基(Lucía TOPOLANSKY),2009年當選參議員。無子女。 現任副總統為達尼洛·安赫爾·阿斯托里·薩拉戈薩(Danilo Angel ASTORI Saragosa),2010年3月1日就職。
外交
外交政策
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強調不以政治制度或意識形態畫線,主張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加強南南合作。 外交多元務實,積極參與地區事務,以南方共同市場為依託,支持南美及拉美一體化,注重發展同美國和歐盟國家的傳統關係,重視擴大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國家合作。 同176個國家保持外交關係,在其中49個國家設有大使館。是聯合國、美洲國家組織、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南美國家聯盟、拉美一體化協會、拉美經濟體系、里約集團、七十七國集團、南方共同市場成員國和不結盟運動觀察員。
同中國的關係
1988年2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同烏拉圭建交。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發展順利。兩國保持各層次往來,在國際事務中相互理解和支持。烏政府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2001年江澤民主席訪烏,兩國建立長期穩定、平等互利的友好合作關係。 1993年兩國建立外交部間政治磋商制度,迄今已舉行7次磋商。2006年烏拉圭議會成立烏中議員友好小組。2008年十一屆全國人大成立中國—烏拉圭友好小組。除互設大使館外,烏方在上海設有總領事館,在香港委派名譽領事。 中烏經濟互補性強。建交當年兩國貿易額僅1.24億美元,雙邊貿易快速發展,中方對烏投資持續增加,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兩國建有經貿混委會機制,迄今已舉行16次會議。2009年巴斯克斯總統訪華期間,雙方簽署政府間貿易與投資合作諒解備忘錄,烏方宣布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2年雙邊貿易額43.39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24.13億美元,進口19.26億美元。2013年第一季度雙邊貿易額7.7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5.4億美元,進口2.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8.4%、17.2%和64.1%。中國是烏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羊毛最大進口國。烏是我國進口大豆第四大來源國。中方主要出口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產品、摩托車、DVD和空調器,主要進口羊毛、大豆、紙漿、皮革、肉及實用雜碎、凍魚等。 1997年兩國互設武官處。兩國軍方領導人多次互訪。
相關視頻
1、漫步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
2、烏拉圭蒙得維的亞城市旅遊風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