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容齋隨筆·杜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容齋隨筆·杜悰》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六。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原文

唐懿宗咸通二年二月,以杜悰為相。一日,兩樞密使詣中書,宣徽使楊公慶繼至,獨揖悰受宣,三相起避。公慶出書授悰,發之,乃宣宗大漸時,宦官請鄆王監國秦也。且曰:「當時宰相無名者,當以反法處之。」悰反覆讀,復封以授公慶,曰:「主上欲罪宰相,當於延英面示聖旨。」公慶去,悰謂兩樞密曰:「內外之臣,事猶一體。今主上新踐阼,固當以仁愛為先,豈得遽贊成殺宰相事!若習以性成,則中尉、樞密豈得不自憂乎!」兩樞密相顧默然,徐曰:「當具以公言白至尊,非公重德,無人及此。」三相復來見悰,微請宣意,悾無言。三相惶怖,乞存家族。悰曰:「勿為他慮。」既而寂然。及延英開,上色甚悅。此《資治通鑑》所載也。

《新唐史》云:「宣宗世,夔王處大明宮,而鄆王居十六宅。帝大漸,遺詔立夔王,而中尉王宗貫迎鄆王立之,是為懿宗。久之,遣樞密使楊慶詣中書獨揖悰。他宰相畢諴、杜審權蔣伸不敢進,乃授悰中人請帝監國秦,因諭悰劾大臣名不在者。悰語之如前所云,慶色沮去,帝怒亦釋。予以史考之,懿宗即位之日,宰相四人,曰令狐綯、曰蕭鄴、曰夏侯孜、曰蔣伸,到是時唯有伸在,三人者罷去矣。諴及審權乃懿宗自用者,無由有斯事。蓋野史之妄,而二書誤采之。溫公以唐事屬之范祖禹,其審取可謂詳盡,尚如此。信乎,修史之難哉!

譯文

唐懿宗咸通二年,任命杜悰為宰相。有一天,有兩個樞密使來到中書省,接着宣徽使楊公慶也來了,楊公慶單獨向杜徐傳達皇帝的意見,另外三位宰相都迴避了.當時,楊公慶拿出一封信交給杜悰。杜悰打開一看,裡面是宣宗病重之時,宦官們請鄭王監國的奏章。楊公慶還對杜棕說:「當時宰相沒有在奏章上簽名的人,應當以反對皇上處置。」意在暗示杜棕彈勤沒有簽名的宰相。杜悰反覆讀了奏章的以後,又封起來交還給了楊公慶,對楊說:「皇上要是想治那些宰相的罪,應當在延英殿當面發布聖旨。」 拒絕了對他的暗示。楊公慶走後,杜悰對兩位樞密使說:「內(指管理內務的宦官)外(指管理國家大李的其它大臣)大臣所辦的事情目標是一致的,現在皇上剛登上皇位,應該把仁愛放在前面,怎麼能贊成殺宰相這類事。如果這類事習以為常,連中尉、樞密這些官員中的大臣也得憂慮自己的命運。」兩位樞密使相互看看,默默無言。停了一會就慢慢地說:「我們應當把你的話告訴皇上,你對大局的重視是沒有人能夠趕上的。」樞密使走後,另外三位宰相來到杜悰的面前,想知道宣徽使來說了些什麼,杜悰不言語。三位宰相惶恐不安,懇求杜悰替他們求情以保全家族,杜說:「不必憂慮太多。」之後又沉默了。等到延英殿召見群臣時,皇上滿面喜悅之情。這件事是《資治通鑑》的記載。

新唐書》 的記載是:唐宣宗時,夔王住在大明宮,那王住在十六宅,待宣宗病重時,立下遺詔要夔王繼承皇位。可是,總領御林軍的中尉王宗貫卻把那王迎回來立為皇帝,這就是唐懿宗。停了很久以後,就派樞密使楊慶到中書省單獨見杜,另外三位宰相畢誠、杜審權,蔣伸不敢走近,於是楊慶把宦官請皇上監國的奏章交給杜悰,並轉達皇上的意見,要他彈劾沒在奏章上簽名的大臣,於是杜驚就說了前面已經說過的那一段話,楊慶泄氣地走了,皇上的憤怒也隨之消失了。我根據考證的結果是:懿宗在位的時候,原來的令狐綯、蕭鄴、夏侯孜、曰蔣伸四位宰相,只有蔣伸還在職,其餘三人都已免職。畢誠和杜審權是唐懿宗自己選用的宰相,因之前面敘述的那件事,根本沒有可能發生,這大約是野史中胡亂記載,《資治通鑑》和《新唐書》又把它們選進來造成的錯誤。司馬溫公能把唐朝的史事交給范祖禹來撰寫,足見對材料的鑑別是十分嚴謹詳盡的,即使如此,也會發生這類錯誤,可見,寫歷史實實在在是太難了。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3]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容齋隨筆·杜悰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