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容縣抗日烈士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容縣抗日烈士紀念館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容縣抗日烈士紀念館

位置;夏威夏國璋別墅

容縣抗日烈士紀念館設在夏威夏國璋別墅里。夏威、夏國璋別墅名三鳳堂,始建於民國十九年(1930),為夏威與長兄理孚、細弟國璋共同建造的一幢中西結合庭院結構,在設計和建造上帶有民國時期典型的軍旅特徵及歐美之風的別墅,已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景區重新開放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所有醫務工作者實行免費參觀遊覽政策。[1]

匯集愛國抗日英烈

走進容縣抗日烈士紀念館,大門外有容縣愛國將軍文化長廊。在這個文化長廊里,濃縮了容縣將軍縣的精華:「中國愛國將軍之鄉」、 「抗日英烈雲集縣」、 「容州兒女馳騁沙場」、「政務委員三省主席——黃紹竑」、 「新桂系大管家——黃旭初」、 「新桂系教父——馬曉軍」、 「打響長城抗戰第一槍——何柱國」、 「城市建設先鋒——伍廷颺」、 「南嶽忠烈——夏國璋」、 「獲得『自由獨立勳章』的首位中國軍人——羅奇」、 「空中英雄——韋一青」。

容縣是「中國愛國將軍之鄉」,在民國時期共產生了92位將軍,產生愛國將領之多,僅次於浙江省奉化縣,為廣西之首,堪稱「民國愛國將軍縣」;同時,容縣也是「抗日英烈雲集縣」,抗戰期間,一批容縣籍將士在與日軍浴血奮戰中壯烈殉國,英勇捐軀。據不完全統計,在抗日沙場上,為國捐軀的容縣籍將士將近900人,列全區縣級之最;在這裡,我們看到「容州兒女馳騁沙場」,在抗日戰爭中,數千名容州兒女奔赴抗戰前線,為廣西之最。他們一部分出省抗戰,馳騁於華東華中戰場。一部分留守廣西,參加桂南會戰、桂柳會戰和收復廣西作戰。在聞名中外的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桂柳會戰等重大戰役中,均有容縣籍將士參與,為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展示建功英雄形象

由文化長廊進入容縣抗日烈士紀念館的大門,一幅巨大的浮雕《吳興阻擊戰1937年》就屹立在夏威夏國璋別墅的前面。

在展館裡,不僅有圖像、文字,追溯抗日戰爭的爆發起因,回顧國共合作、全面抗戰等內容,還有投影在放映《血戰台兒莊》、《鐵血崑崙》的電影,重現當年抗戰的英雄事跡。而抗戰將領書籍以及對抗戰中成就突出的將軍的英勇事跡介紹,就如一部部生動的電視紀錄片……站立在一幅幅形神兼備的畫面下,我們仿佛穿越了時間的隧道,看到了抗日戰爭爆發以來,容縣籍將士前赴後繼,奔赴沙場,他們在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鬥爭中,以作戰勇敢、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唱響了一曲曲令人盪氣迴腸的抗日戰歌。

民國時期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動盪、最變革、最波瀾壯闊的時期,新桂系作為民國軍閥中的一支強大力量,叱咤風雲數十載,對近代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廣西史上第一次能左右中國的力量,登上歷史舞台,這一切都與容縣的將軍們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

據史料記載,民國時期容縣籍軍政要員達384人,這些將軍,大部分是在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統一廣西的戰爭、打倒北洋軍閥的戰爭、抵抗日軍侵略的戰爭中鍛煉成長起來的,為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做出不小的貢獻。

在展館裡,我們可以欣賞到這些將軍們的非凡風采,如對上將、省主席黃紹竑,上將、省主席黃旭初,中將、省主席伍廷颺,中將、省主席楊願公等的生平事跡介紹,他們都是從容縣走出去的省主席,在歷史的舞台上,各展風采,成績斐然。

在《上將風範》展館裡,除了黃紹竑黃旭初兩位民國上將之外,還有夏威何國柱葉琪羅奇韋雲淞甘麗初等上將,他們驍勇善戰,各顯風範。韋雲淞在中原大戰中,其軍隊以黑豆充飢固守城池,贏得了「黑豆將軍」之雅號。後在淞滬會戰、台兒莊的外圍戰、武漢會戰、桂南會戰中屢立戰功;夏威有新桂系陳玉成之稱,抗戰時誓守廣西門戶;葉琪親歷辛亥革命第一仗,成為北伐最早攻入北京城的將軍,被稱為北伐名將、儒將;容縣籍上將何國柱以騎兵為特長,在抗日戰爭中,打響長城抗日第一槍;黃紹竑以第二戰區副總司令的身份參加指揮娘子關戰役,在戰火中主浙8年,讓浙江在國共第二次合作時安寧無恙;羅奇率領的部隊有「當陽部隊(意為趙子龍之勇)」之譽;甘麗初作為中國遠征軍首赴緬甸作戰的軍長,其率領的第六軍九十三師威震金三角,富含傳奇色彩。

在《中將風采》里介紹的17位中將當中,夏國璋馬曉軍蘇祖馨等榜上有名。如馬曉軍在抗戰期間,創設世界紅十字會廣西分會,為抗日救死扶傷募集了大量資金,抗戰勝利後獲頒勝利勳章;蘇祖馨在抗戰期間,率部擊落了日軍高級將領冢田攻乘坐的飛機,使日軍大本營徹底放棄醞釀多時的「五號作戰計劃」……

在《少將風姿》展館裡,67名少將雲集,璀璨奪目。他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善戰,奮勇殺敵,誓死「以最後一滴血,為民族求生存,為國家雪恥辱」。其中,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韋燦少將,入台北忠烈祠,成為廣西四忠烈之一,在大陸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相關視頻

容縣縣底鎮冠堂村革命老區:把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