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家 (越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圖片來自豆瓣同城

越劇劇目,新編現代越劇《家》乃根據巴金同名小說改編。作品沒有走從現成的電影或舞台作品移植的捷徑,而是從越劇本體和戲曲要求出發,儘量減少頭緒,精簡出場人物,簡化已為人們廣為熟知的一些故事情節,把主要筆墨放在人物的心理揭示上。力求通過覺新與梅、與瑞珏,覺慧與鳴鳳這兩組愛情悲劇的命運對比和不同人生走向,來反映「五四」時代的民主激流——知識青年的艱難覺醒,來揭露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惡和封建家族衰敗的必然趨勢。[1]

故事簡介

  • 上海越劇院為慶賀我國當代文學巨匠巴金百年誕辰而精心策劃、製作的一部成功劇目。
  • 該劇2003年12月在上海國際藝術節上首演,次年參加第七屆中國藝術節。
  • 故事是20世紀30年代初,高府長孫覺新與姨表妹梅從小青梅竹馬,長成後又情投意合,但高老太爺卻另為覺新聘定李瑞珏為妻,雖然覺新三弟覺慧鼓勵他反抗封建婚姻,但生性懦弱的覺新卻逆來順受,被迫與瑞珏成婚。次年,由於戰亂,梅逃難來到高府,兩人重逢於梅林,當梅看到覺新已經有了體貼善良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時,便毅然離開了高府,不久病死。
  • 覺慧愛上了聰明的丫頭鳴鳳,高老太爺竟然把鳴鳳作為禮物送給年過花甲的馮樂山,鳴鳳不甘心命運的擺布,憤然投湖自盡。二弟覺民愛上姑表妹琴,高老太爺又逼他另行婚配,覺慧激勵覺民抗婚離家。高老太爺壽誕之日,讀到覺民留下的抗婚信,接着又發現他的兩個兒子——克安、克定在外面花天酒地,胡作非為,法院又送來了拘押克定的傳票,深感腳底下這個「家」的根基在崩塌,當場昏死過去。
  • 高老太爺死後,侍妾陳姨太借「血光之災」,逼即將臨產的瑞珏搬至鄉下分娩,終使瑞珏因產後感染,含恨而死。這對剛獲悉梅死的覺新更是一個晴天霹靂。經歷了人生坎坷,覺新漸漸意識到只有反抗才有出路。
  • 最後,他終於支持叛逆的覺慧去尋找光明,離開了這個罪惡的家。

演出歷史

  • 先後有1941年王杏花的演出版本,1953年新新越劇團的演出版本,1979年周水荷朱鏗編劇,上海越劇院演出的版本,以及2003年吳兆芬編劇,楊小青導演,上海越劇院演出的版本。
  • 1979年上海越劇院首演於虹口區第一工人俱樂部朱鏗導演,馬良忠編曲,楊楚之周劍青舞美設計,張娟娟服裝設計,孫志賢造型設計,明道宣燈光設計,藝術顧問洪謨
  • 沈嘉麟飾覺新,張月芳飾瑞珏,李璐飾梅,袁東飾高老太爺,陳文治飾覺慧,張菊華飾鳴鳳。
  • 這個戲在改編演出過程中,得到原作者巴金的同意並多次親自作了指導。
  • 該劇演出發揮了越劇長於抒情的特點,並對男女合演的對唱及現代劇的表演、音樂、布景、服裝諸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 王杏花於1941年、高劍琳為首的新新越劇團於1953年均曾演過此劇。  
  • 越劇《家》由上海越劇院一團(男女合演團)演出。著名尹(桂芳)派小生趙志剛(飾演覺新)與王(文娟)派傳人單仰萍(飾演梅芬)、呂(瑞英)派傳人孫智君(飾演瑞珏)、陸(錦花)派傳人許傑(飾演覺慧)、劇院新秀陳湜(飾鳴鳳)等優秀演員成功塑造了個性化的角色,從內心深處揭示人物性格、情感與思想,從而形成激烈的戲劇衝突與心靈對碰,使觀眾受到強烈震撼。
  • 導演楊小青注重發揮越劇寫意抒情的特色,強化了男女合演的特點,展現了流派唱腔的魅力,凸現了越劇詩化的美感,在梅林、荷塘、喜堂等精心營造的唯美藝術氛圍中,纏綿悱惻的唱腔給觀眾以酣暢淋漓的聽覺享受。
  • 沒有明確的幕序場次,沒有華麗的舞台布景,沒有花哨的歌舞陪襯,導演楊小青充分運用了戲曲表演上虛擬寫意的手法,在演員的形體表現上下功夫,營造了一個空靈幻妙的空間。
  • 舞台除了梅林和屋內為實景,其餘大多無實物,隱約的屋檐,平坦的轉台使時空轉換自由廣闊,表演空間收放自如。

外界評價

  • 上海藝術研究所高義龍認為:「越劇《家》體現了原著的精神,同時編劇吳兆芬又以自己的詩情、才情,使該劇具有很強的原創性。從人物的情感出發進行敘述,發揮了越劇擅長抒情的本體特色。」該劇唱詞優美,富有詩化意蘊和青春氣息,使越劇《家》不但受到許多越劇老觀眾的追捧,還吸引了眾多此前接觸越劇甚少的青年觀眾。
  • 音樂戲曲音樂家孫松林教授說,越劇《家》充分發揮了戲曲音樂的抒情性,每個人物的唱腔都是從內心表現了人物的情感。
  • 京城專家們尤其高度評價了戲中覺新的扮演者趙志剛的表演。認為他能「用心來演唱」,不可多得。
  • 趙志剛作為男女合演越劇的第三代領軍人物,顯示了在表演和唱腔上的成熟和突破。他在戲裡唱出了許多新腔。在唱法方面,他的發聲很具有嗓音優勢,表演也很打動人。他在戲的最後,以一大段餘味深長的唱腔收尾,顯示了他深厚的藝術功力。
  • 著名戲劇評論家劉厚生說,巴老的名著《家》不容易改編,覺新這個人物不容易演,越劇《家》都成功地做到了,在越劇的詩情畫意中準確闡釋了巴金的原著。
  • 編導、演員、音樂、舞美珠聯璧合,互相襯托,彰顯了現代越劇的藝術魅力。中國戲劇家協會秘書長季國平認為,越劇《家》緊緊抓住了原著的內核,舞美、唱腔、音樂、表演協調統一,是一台不可多得的好戲。

獲獎情況

參考文獻

  1. ,豆瓣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