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家有「小書蟲」(趙克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家有「小書蟲」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家有「小書蟲」》中國當代作家趙克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家有「小書蟲」

小孫子尚未學語時,就有兩樣愛物,小汽車與小人書,不是一般的愛,酷愛。

每天剛起床,他就從自己的小書架上掰下繪本,點着小碎步送到我手中,一頁一頁掀開,讓我讀給他聽。每讀一頁,他都「嗯,嗯」點頭應答,似乎已完全聽懂了所讀的意思。

我隨意翻開一頁,問他:「小松鼠在哪裡?」他立馬伸出小手一指。我又問:「小青蛙在哪裡?」他又用手指着書上的青蛙圖案,睜着亮亮的大眼睛看着我。當聽到我一聲「對啦!」的讚賞,便抿着嘴得意地一笑,顯得很害羞的樣子。此時,我又趁機考一考他:「小貓咪怎麼叫的?」「咪——」;「小青蛙怎麼叫的?」「呱呱——」;「小山羊怎麼叫的?」「咩——」;「小汽車怎麼叫的?」「滴滴——」……每一次回答之後,他都會很陶醉地眯一下眼睛,好像在說:「我答對啦!」 孫子思齊就是從書本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

小公雞、小鴨子、小白兔、小猴子、小鴿子、小魚兒、長頸鹿、大熊貓,紅蘋果、黃梨子、綠西瓜、小汽車、長火車、大飛機……他無師自通地把書本與生活聯繫起來。一看到書上的汽車,他就指一指窗外,意思是汽車在外邊;一看到書上的飛機或月亮,他就仰頭看着窗外的天空,意思是飛機、月亮在天上;一看到書上小白兔睡着了,他就歪着頭貼在沙發上,作出睡覺的姿勢。有時候,我帶他下樓,看見了小貓或小狗,就問他「你的書上有沒有?」,他連連點頭,顯然是把實物與畫圖聯繫到一起了。在小區的草坪上發現一朵蒲公英,他顯得驚奇而興奮,小嘴巴鼓着「噗噗」地吹,原來他的小人書上就有小白兔吹蒲公英的畫面。 孫子迷上小汽車,也是從書本開始的。他有四本車書:一本「米樂魚」系列的《迷路的嘟嘟車》,一本「趣味3D機器百科」系列的《百變大貨車》,一本「迪斯尼電影故事」系列的《賽車總動員》,一本「童眼看天下」系列的《工程作業車》。這幾本書,他可以說百看不厭,還讓我讀了一遍又一遍。讀了書他就去玩他爸爸買的大大小小的玩具車,在地板上、沙發上滾來滾去。由喜歡方向盤,到樂見圓形的東西,每每遇到,他都要走近轉動幾下,擺弄一番。周末去郊遊的時候,他會朝每一輛過往的汽車行注目禮,小手不停地指指點點,嘴裡連連發聲「car!car!」——這是他學會的第一個英文單詞,發音真的很地道呢。

孫子也有音樂舞蹈的天賦,其實這「天賦」也源自聽讀與聽唱。他的小玩具大都有講故事、播放兒歌的功能,他會很熟練地按動按鈕,放出他喜歡故事或兒歌,然後跟着節拍手舞足蹈起來,嘴裡嘰里咕嚕的,像剛出巢的小鳥一樣,邊扇動翅膀邊唧唧喳喳。我一說「唱支歌給爺爺聽吧」,他便一咧小嘴「吧嗒吧嗒吧嗒吧嗒」吟唱起來。一開始不明白他唱什麼,他媽媽翻譯道:「唱的'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呢!」既而又翻譯道:「唱的是'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棕熊,棕熊,你看到什麼了?)」哦,這正是前幾天他一遍又一遍聽「小艾」(電子產品)歌唱的,仔細一咂摸,還真有點那個味兒呢。

孫子到了斷乳期,他媽媽耐心地給他讀繪本《再見,媽媽的奶》:「小象很喜歡吃媽媽的奶,但是,它現在能吃很多蘋果與香蕉。它和媽媽的奶說'再見』!長頸鹿很喜歡吃媽媽的奶,但是,它現在能吃很多樹葉。它和媽媽的奶說'再見』!小兔子很喜歡吃媽媽的奶,但是,它現在能吃很多胡蘿蔔。它和媽媽的奶說'再見』!趙思齊也喜歡吃媽媽的奶,但是,思齊現在能吃很多很多飯。思齊要和媽媽的奶說'再見』!」很顯然,關於孫子的這一句是兒媳婦加上的。孫子聽得很認真,應該是聽懂了,就真的和他媽媽的奶說「再見」了,沒有別的孩子斷奶時的激烈反應,據說只是當天夜裡吭嘰了幾聲。他媽媽擠了些乳汁注入奶瓶里給他喝,他舔了一下,小腦袋搖得像波浪鼓似的。這小傢伙,真是個小精靈古怪! 隨着牙牙學語,小書架日益增高,孫子的小腦袋裡漸漸裝滿「十萬個是什麼?」。 小車迷手裡擺弄着小汽車,眼睛瞄着《童眼識天下·認名車》,口中念念有詞:「紅旗,奧迪,大眾,寶馬,保時捷,標緻,阿爾法·羅密歐,阿斯頓·馬丁,斯柯達,法拉利,菲亞特,凱迪拉克,克萊斯勒,蘭博基尼,瑪莎拉蒂,沃爾沃……」一一指認之後,便向我發問一連串的「是什麼」:「爺爺,保時捷是什麼國家的?」「爺爺,謳歌是什麼國家的?」「雪鐵龍是什麼國家的,爺爺?」……孫子的這些「是什麼?」,對我這個車盲爺爺來說,與其說是提問,不如說是考試,我只能眼睛愣愣的等着交白卷。不怕笑話,這有些車名我連聽也沒有聽說過,更別說它們產自何國了。

帶孫子到小區遛彎,也是考驗智力的活兒,他隨時提出的「是什麼?」,往往會讓你羞愧自己的知識儲備甚至智商。走過停放的車輛,他總要追問,「這是什麼標識的呀?」「這是什麼國家生產的呀?」;走過一處花壇,他總要指指點點,「這是什麼花呀?」「這是什麼圖案呀?」;來到運動場,他摸着那些健身器材,「這是什麼形狀的呀?」「這是什麼運動的呀?」;看到天上的月亮,他的問話更奇特,「月亮是什麼味道的呀?」「月亮的家是什麼地方呀?」……這些好奇的「是什麼?」一一 得到了解答,他才會回以燦爛的微笑,有時還親熱地和我貼臉:「爺爺,我愛你!」

孫子是伴着「每天三分鐘」(聽讀播放器)起床的。每當這個時候,他顯得很興奮,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或用稚嫩的童音有節奏地誦讀着什麼。起初不明白他念叨的內容,兒媳婦「翻譯」說,是清人車萬育的《聲律啟蒙》——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塵慮縈心,懶撫七弦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鍊青銅。……」 哦!真沒想到,回一趟皖西老家才幾個月未見,小孫子竟長了這麼多見識,且據說這都是他「自學」而來,不是兒子、兒媳婦的刻意教授!正在我一邊驚嘆一邊豎起大拇指點讚的時候,他的「是什麼?」又來了: 「爺爺,'晚照』是什麼呀?」

「爺爺,'來鴻』是什麼呀?」

「'廣寒宮』是什麼呀,爺爺?」

「'顏巷陋』是什麼呀,爺爺?」……

好在我這個站了四十多年講台的老中文爺爺,還勉強對付得了這些「是什麼?」,還能給他解釋到不再追問「是什麼?」。我暗自慶幸,小孫子還是給他的爺爺留足了面子,沒讓爺爺被「是什麼?」折騰到崩潰。 看來,作為爺爺,我還得做足應對孫子「是什麼?」的功課。

趁孫子午休的時候,我瀏覽了孫子的專用書架,真的有點眼花繚亂:中國經典動畫大全集;探索頻道·萬物由來的秘密叢書;根據荷蘭的馬克斯·維爾修斯童話改編的「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系列;被譽為「最親切的數學概念啟蒙圖畫書」的「你好,數學!」系列;日本超人氣繪本作家宮西達也的「狼與小豬」系列……這些幼兒書有中文的,也有外文的,大大小小薄薄厚厚應該有幾百本吧。可以想見,它們催生的N個「是什麼?」,肯定會讓我這個「偏科」的爺爺目瞪口呆、無以應對。

這不,孫子在聽讀一本書上「請勿打擾」時,立馬仰頭問我:「爺爺,'請勿打擾』是什麼呀?」我告訴他:「就是別人工作和休息的時候,你不要擾亂別人。」他又仰頭問:「'擾亂』是什麼呀?」我答道:「就是打擾啊!」孫子以疑惑的眼神看着我,似乎在說「爺爺,你繞了一圈怎麼又繞回來了呀!」。我自己也暗笑,往往最簡單的「是什麼」,也最難弄得既瞭然於心又瞭然於口。

晚上,孫子又照例聽他爸爸、媽媽讀繪本,《和爸爸一起讀書》,美國人理查德·喬根森寫作、瓦倫·漢森繪圖的。「我關燈時,爸爸輕輕地說:'每天晚上睡覺前,一定要讀一本書。』我一生最美好的記憶,就是和爸爸一起讀書。」孫子趕緊問:「爸爸、媽媽,什麼是'最美好的記憶』呀?」 哈哈,我的「書蟲」小孫子,又在拿「是什麼」考驗他的爸爸、媽媽了!

這兩年由於疫情,我被阻隔在皖西老家,每次網絡視頻都見到已上幼兒園的小孫子端坐在高高的書架下,專注地讀他自己的書,他還和他媽媽在小紅書平台推出了「齊思妙想讀繪本」公眾號。我贊一聲「小書蟲!」,他把臉從書頁移向手機鏡頭,咧嘴一笑,眨一眨眼:「爺爺,老書蟲!」[1]

作者簡介

趙克明,皖西洪集人,退休教師,安徽省作家協會、散文隨筆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