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不次補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
原文
景德元年七月,宰相李伉薨,時無他相,中書有參知政事王旦、王欽若,不次補。寇準為三司使,真宗欲相之,患其素剛,難獨任,乃先以翰林侍讀學士畢士安為參政,才一月,並命士安、准為相,而士安居上。旦、欽若各遷官而已。准在太宗朝已兩為執政,今士安乃由侍從超用,惟闢作福,圖任大臣,蓋不應循循歷階而升也。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1],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宰相不次補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移至 ↑ 困學紀聞,古詩文網
- 移至 ↑ 《容齋隨筆》中的8句經典名言,句句都是人生哲理!,搜狐,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