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宰割 漢語詞語,拼音:zǎi gē,意思是殺牲切肉,比喻分割、支配.[1]

網易訂閱

目錄

示例

中國人任人「宰割」的歷史早已過去,而且永遠不會到來了。

我們做人不能任人宰割,要自強自立。

人活着不能像豬一樣被人宰割,頑強拼搏才是現實。

釋義

意思是殺牲切肉,比喻分割、支配

出處

《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彊國請服,弱國入朝。

例句

1、支配,分割。 漢·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漢·揚雄《太玄·割》:「次四,宰割平平。」 司馬光 集注引 王涯 曰:「宰割於物,有均平之德。」

唐·孟郊《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題項羽廟》詩:「當時獨宰割,猛志誰能降。」

清·顧炎武《昔有》詩:「昔有 楚項羽,宰割封侯王。」

2、比喻侵略、壓迫、剝削。 魏巍《東方》第六部第十四章:「任何想稱霸世界的人,妄圖宰割我們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楊振寧《鄧稼先》:「那是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時代,是有亡國滅種的危險的時代。」

3、屠宰。 晉·葛洪《抱朴子·博喻》:「充乎宰割之用者,必愛乎芻豢者也;給乎煎熬之膳者,必安乎庭立者也。」  

清·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下:「有某丐者,善屠狗,生平宰割,不可勝計。」

巴金《滅亡》第十章:「我每看見它們在活潑跳躍,就想到被人宰割烹好端上桌子的時候,我底小小的心就不舒服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