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宮詞·元夕星燈照露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宮詞·元夕星燈照露台》是北宋宰相、文學家王珪的作品之一。

王珪,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1]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於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諡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製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宮詞·元夕星燈照露台

軼事典故

三旨相公

王珪為相時,少有建明,被時人稱為「三旨相公」。他上殿進呈時,稱為「取聖旨」;神宗決定後,稱為「領聖旨」;退朝後告訴稟事的人,稱為「已得聖旨」。

四相簪花

慶曆五年(1045年),韓琦知揚州時,官署後花園中有一種叫「金帶圍」的芍藥,有四盆,每盆都開了一朵花,而且花瓣上下呈紅色,一圈金黃蕊圍在中間,因此被稱為金纏腰,又叫金帶圍。此花不僅花色美麗、奇特,而且傳說此花一開,城中就要出宰相。當時,同在大理寺供職的王珪、王安石[2]正好在揚州,韓琦便邀他們一同觀賞。因為花開四朵,所以韓琦便又邀請州黔轄諸司使前來,但他正好身體不適,就臨時請路過揚州也在大理寺供職的陳昇之參加。飲酒賞花之際,韓琦剪下這四朵金纏腰,在每人頭上插了一朵。說來也奇,此後的三十年中,參加賞花的四個人竟都先後做了宰相。沈括將此事記載在《夢溪筆談·補筆談》中。後來,「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還曾以主題繪製了一幅《四相簪花圖》條軸和一幅《金帶圍圖》扇面。

視頻

宮詞·元夕星燈照露台 相關視頻

中華德育故事:王珪教育孩子錯誤,王珪被選中給魏王當老師
★故宮100--02-42四庫全書

參考文獻

  1. 知制誥,在線漢語字典
  2. 王安石變法內容,初三網,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