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宣城哭蔣徵君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宣城哭蔣徵君華》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宣城哭蔣徵君華》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詞用司馬相如和延陵季子的典故來表達作者對友人去世的深切悼念之情。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

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宣城哭蔣徵君華[1]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

《宣城哭蔣徵君華》

敬亭埋玉樹,知是蔣徵君。

安得相如草,空餘封禪文。

池台空有月,詞賦舊凌雲。

獨掛延陵劍,千秋在古墳。

注釋譯文

敬亭山上埋葬玉樹,就知道是你蔣徵君。

那裡有什麼司馬相如的書的草稿?只剩有一篇規諫漢武帝的封禪文(用司馬相如逝世的典故)。

從此池台之月無人懂得欣賞,詞賦諫書也沒有人看得懂。

獨有我是你的知音,我把我的寶劍掛在你的墓前,陪你千年(用延陵季子掛劍的典故)。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2]。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

唐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3]

視頻

「最」低調的大詩人:一首詩擊敗李白杜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