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宗樹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宗樹人
出生 1969年
國籍 加拿大,法國
別名 David A. Palmer
職業 副教授

宗樹人,1969年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擁有加拿大和法國雙重國籍,精通法語、英語和漢語普通話,是巴哈伊教(Bahai)信徒。先後畢業於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巴黎第八大學等高校。主要研究範疇為社會學、人類學、歷史文化等。他從2008年9月開始在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擔任助理教授,現為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和系主任, 同時也是2007年在香港註冊為慈善機構的「全球文明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Global Civilization, IGC)的主任。 [1]

人物經歷

宗樹人於1992年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獲得人類學學士學位(東亞研究方向),後在巴黎第八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VIII)獲得民族精神病學(Ethnopsychiatry)碩士學位,2002年在巴黎索邦大學(the 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 Sorbonne)獲得人類學專業博士學位(宗教研究方向)。 2003年9月-2004年8月,他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從事「宗教與當代社會」博士後研究工作(Eileen Barker Fellow in Religion and Contemporary Society),期間他將自己的博士論文由法語翻譯為英語並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4年9月-2008年8月他在法國遠東研究院(the E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工作,擔任該研究院香港中心(位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的主任。

研究方向

1、 社會和歷史人類學;民族志;身體、記憶、道德話語、全球化。 2、 宗教和靈性運動。 3、 公民社會、非政府組織與發展。 4、 現代中國的國家、社會和傳統文化。

主要貢獻

宗樹人著有大量論文和專著章節。他的博士論文田野調查工作在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開展,通過社會史的方法研究中國的氣功現象,該論文英文版於2007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為《氣功熱:中國的身體、科學與烏托邦》(Qigong Fever: Body, Science and Utopia in China)。 [2] 這本書研究了1949 年到1999 年氣功作為社會運動在中國發展的情況,在「後毛」時代,氣功成為中國城市中人們表達宗教性的主要途徑。該書融匯了歷史學、人類學和社會學視角,描述了氣功熱如何在社會主義中國的社會、政治變遷語境中傳播開來。它是第一部這樣的專著,研究一種主要社會運動,它既非制度化宗教,亦非農村民間宗教,也不是有統一組織的新宗教運動。該書把中國宗教社會學領域拓展,引入對於非制度化形式的宗教性與靈性的研究,打破了宗教、世俗、政治領域之間的界限。 宗樹人也是下列即將出版的專著的作者之一:《二十世紀的道教:在來世與現代性之間》(Daoism in the 20th Century: Between Eternity and Modernity)、《現代中國的宗教問題:1898-2008》(The Religious Question in Modern China, 1898-2008)、《中國的宗教:社區、習俗與公共生活》(Chinese Religions: Communities, Practices and Public Life)、《全球性的道教:尋找本真性》(Global Daoism: the Search for Authenticity)。 在過去的幾年中,宗樹人通過民族志和社會史的方法,對現代華人社會的宗教群體、靈性運動(spiritual movement)和傳統的變遷進行研究,也開始探索他的研究的更廣泛的意義,從而認識構成中國社會的草根運動和政治合法性的道德話語,在創造和傳播社會記憶和知識系統的過程中個體和集體組織的雙重角色,並且對社會群體產生和發展中的靈性動機(spiritual motivation)的地位進行理論概括。

獲獎記錄

榮獲了 2007年度美國人類學協會東亞人類學會授予的「許烺光東亞人類學最佳著作獎」。

參考資料

  1. [1]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