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旭城南高隱圖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旭城南高隱圖軸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圖片

宋旭城南高隱圖軸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宋旭城南高隱圖軸

年份:明

類型:繪畫

規格:縱76.5厘米,橫32.5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作者:宋旭

藏品鑑賞

宋旭城南高隱圖軸,明,宋旭作,紙本,水墨,縱76.5厘米,橫32.5厘米。


  畫面以茅棚小院為主景,院門緊閉,一士人盤膝坐於屋檐下,正在欣賞缸內種植的荷花。牆外五株柳樹錯落而生,一葉小舟游弋江上,橋上一士前行,似來造訪,遠處煙雲幻滅中一座古城隱現其間,作品形象地表現了主人公遠離塵世而幽居的情景。畫面上半部宋旭用隸書題寫了「城南高隱」四字,並自題七言詩一首:「僧牛伊昔居牆東,何如南郭張家儂。詠歌恨不驚人句,行草妙比臨池工。衡門柳色和煙碧,小院荷花映日紅。浮雲世事異朝夕,爾獨高臥全真風。」詩句旨在稱頌主人公的品行。


  根據宋旭的題識,悉知此畫是宋旭與1588年為好友朱文山而作,而且是一幅紀實性的作品。圖中庭院裡的主人公是受畫人朱文山,在小橋上行走之人即畫家本人。宋旭將朱文山描繪成一位幽居城外的隱士,並以五株柳樹來暗諭他有晉代名士陶淵明之風骨。所繪五株柳樹枝幹挺勁,殊少一般柳枝柔軟嫵媚、隨風飄搖之姿態,此系以比喻手法來稱頌主人公。


  作品採用濃淡相間、虛實對比的手法使畫面層次分明。在構圖上,畫家運用了傳統的平遠構圖法,景物近大遠小,近實遠虛,具較強的深遠感,並營造了一處可居可游的幽雅境界。上方大段的自題詩書法瀟灑秀逸,筆力雄勁,既充實了畫面,也體現出明代文人畫詩、書、畫相結合的時代特色。


  《城南高隱圖》軸既反映了宋旭中晚期繪畫的典型風格,也是代表晚明時期文人繪畫藝術水平的佳構。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