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拓南朝瘞鶴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宋拓南朝瘞鶴銘是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宋拓南朝瘞鶴銘
年份:宋
類型:銘刻
規格:不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藏品鑑賞
宋拓南朝瘞鶴銘,宋時被雷擊崩落長江,石碎為五。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陳鵬年募工移置山上,後砌入定慧寺壁間。今殘石尚存,陳列在寶墨軒碑廊大院的碑亭中。正書,文左行,共計88字,較出水時又損數字。 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書。前人對其時代和作者辯說紛紜。宋蘇舜欽詩云:「山陰不見換鵝經,京口親傳瘞鶴銘。」認為是東晉王羲之所書,也有人說是唐人顧況書,還有人以為是唐代王鑚書。宋著名金石家黃伯思考為梁陶弘景書,明都穆《金薤琳琅》,清顧炎武《金石文字記》等多從黃說。 《瘞鶴銘》字體厚重高古,蕭疏淡遠。原文就崖書石,故其行之疏密、字之多寡、大小俱不雷同,參差錯落而有奇趣。字裡行間流露出濃厚的六朝氣息。歷代文人書家對此讚譽甚多。宋黃庭堅以為「大字無過《瘞鶴銘》」。黃伯思云:「蕭遠淡雅,若其為人。」宋曹士冕云:「焦山《瘞鶴銘》筆法之妙為書家冠冕。」《瘞鶴銘》的書法對後世影響很大,為隋唐以來楷書的風範。黃庭堅書法得力於此。 此拓本為故宮博物院所藏宋拓仰石本,落水前精拓本,共三十餘字。潘寧題簽,王文治、潘寧、鐵保等跋。有「游似」印,費兆錕、崇思私印,鐵保私印。石賓、師吾齋珍藏等印23方。 此銘宋陳思《寶刻叢編》、趙明誠《金石錄》,明都穆《金薤琳琅》等書均有著錄。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
參考文獻
- ↑ 「神道設教」中的人文精神,中國社會科學網,2014-5-6
- ↑ 故宮博物院將在北部新建北院區 已公布5份設計方案,觀察者網,2016-10-25
- ↑ 論禮器的文化意義與哲學意義,道客巴巴, 201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