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琪拉的灰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安琪拉的灰燼》以幽默生動的筆法描述了一個貧民窟孩子成長與奮鬥的感人經歷。面對貧窮、挫折、苦難,作者邁考特則選擇以樂觀進取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美國青年一代心目中自強奮鬥的偶像。

這本書字裡行間充滿了苦難,但是它不叫人絕望,主人公在成長着,在拚命地吸吮着苦難的乳汁成長。這成長的歷程是無堅不摧的。儘管弗蘭克與他的兄弟們在物質上非常貧窮,但他們總是很快樂,有很多渴望,很多夢想,很多激情,感覺很富有。令全世界無數讀者為之感動。

該書平凡人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數以千萬的讀者,並因此獲得了普利策文學獎等多項大獎。本書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長達117周之久。美國《好書》雜誌評論說,「這本書的成功靠的是真心被感動的讀者的口口相傳」。

這是一本好書;在中國當下的語境中(到處瀰漫着庸俗的享樂主義),它就更是一本好書了。——著名學者、作家 曹文軒 此書能使我們中國的數量大得驚人的窮孩子們,從自己的母親身上,發現天使的影子……——著名作家 梁曉聲 我是從下午開始讀這本書的。躺在床上讀,讀完後是凌晨四點。合上書本,我發現有兩滴冰涼的眼淚掛在腮邊。 我很奇怪,這本書字裡行間充滿了苦難,但是它不叫人絕望。我細細地琢磨着這個原因,好像有些明白了。主人公在成長着,在拚命地吸吮着苦難的乳汁成長。這成長的歷程是無堅不摧的。——著名作家 高建群 教人珍惜幸福、激人迎難而上的內蘊,與引人入勝的敘事、流暢優美的文筆一起,構成了《安琪拉的灰燼》讓人久讀不厭的魅力。——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 《安琪拉的灰燼》堪稱近年來少見的具有影響力而又兼具人文風格的回憶錄!——《紐約時報》 很少有一本書能像《安琪拉的灰燼》這樣能以苦中作樂、感傷而又不失樂觀積極的精神感動讀者。這本書的成功靠的不是誇大詞的宣傳,而是真心被感動的讀者的口口相傳。——美國《好書》雜誌 一旦翻開這本精彩動人的書就不能歇手,非要看到弗蘭克的童年結束為止。——《辛德勒名單》作者托馬斯·肯尼利

作者簡介

弗蘭克·邁考特,1930年生於美國紐約,四歲即舉家遷往愛爾蘭,在貧民窟長大。13歲輟學。19歲隻身回到美國。 1996年出版自傳體小說《安琪拉的灰燼》,一舉獲得普利策文學獎、全美書評獎、洛杉磯時報圖書獎、美國年度好書獎等,曾連續117周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一年重印47次,印數高達150萬冊,創下了一連串的出版奇蹟。本書現已譯成25種語言全球發行,並由派拉蒙公司改編成同名電影,令數億計的讀者深深感動。2009年7月19日其在曼哈頓去世,享年78歲。 當我回首童年,我總奇怪自己竟然活了下來。弗蘭克邁考特寫道,當然,那是一個悲慘的童年,幸福的童年是不值得在這兒浪費口水的。比一般的悲慘童年更不幸的,是愛爾蘭人的悲慘童年;比愛爾蘭人的悲慘童年更不幸的,是愛爾蘭天主教徒的童年。 1930年8月19日,弗蘭克生於紐約布魯克林,是家中七子女的老大。他的酒鬼爸爸和絕望的媽媽原本是渴求脫離孤島苦海的愛爾蘭移民,在紐約相識成婚,趕上大蕭條,小女兒病死,不得不帶着剩下的兩個兒子返回愛爾蘭老家,棲息於寒冷潮濕的利默里克貧民窟,後來生下的三個兒子中,又有兩個先後死於貧病。大戰爆發後,丈夫去了英國打工,杳無 …

內容預覽

我的父親和母親本該待在紐約,他們在那裡相遇,在那裡成婚,我也在那裡出生。然而,我四歲的時候,他們卻返回了愛爾蘭。那時,我的弟弟小馬拉奇三歲,雙胞胎奧里弗和尤金只有一歲,妹妹瑪格麗特已經夭亡。 當我回首童年,我總奇怪自己竟然活了下來。當然,那是一個悲慘的童年,幸福的童年是不值得在這兒浪費口水的。比一般的悲慘童年更不幸的,是愛爾蘭人的悲慘童年;比愛爾 蘭人的悲慘童年更不幸的,是愛爾蘭天主教徒的童年。 人們總愛吹噓或抱怨他們早年所遭受的苦難,但那根本沒法和愛爾蘭人的苦難相提並論:家庭貧困潦倒;父親一無所長、醉話連篇;母親虔誠而沮喪,坐在火爐旁哀嘆個不停;牧師自以為是;教師恃強凌弱;還有那些英國人,和他們八百年來對我們所造的孽。 尤其糟糕的是———我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