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東尼奧·卡諾瓦斯·德爾卡斯蒂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東尼奧·卡諾瓦斯·德爾卡斯蒂略

圖片來自diariosur

安東尼奧·卡諾瓦斯·德爾卡斯蒂略(Antonio Cánovas del Castillo,1828年2月8日-1897年8月8日) 西班牙政治家和歷史學家,六次擔任西班牙首相(1874-1875,1875-1879,1879-1881,1884-1885,1890-1892,1895-1897),支持恢復波旁家族在西班牙的王位。後被一個無政府主義米歇爾·安焦利洛(Michele Angiolillo)所刺殺。

生平

卡諾瓦斯生於馬拉加,在馬德里大學學習法律。他很早就顯示出對政治和西班牙歷史的興趣。1854年西班牙第四次資產階級革命時進入議會,在伊莎貝爾二世在位的最後幾年中,他擔任過各種職務,包括羅馬的外交特使、加的斯省長、當地政府總管等。1864年首次擔任內政大臣,1865 - 1866年任海外領地大臣。1868年伊莎貝拉女王被軍人推翻流亡國外,西班牙短期內成為共和國。他從政府退休,成為議會保守黨的少數派領袖,支持波旁王朝復辟,強烈抨擊普選和宗教自由。

1874年他幫助伊莎貝爾二世的兒子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的士官生阿方索王子草擬了繼位宣言,自己組織政府,成立自由保守黨,期間他制定了1876年憲法和確立君主立憲制的一切法律,廢除了普遍參政而代之以有限制的選舉權,以減少工人階級的政治影響力。取消宗教信仰自由、集會和結社權以及報刊自由,限制自由,規定軍隊不得參與政治,通過他向梵蒂岡、教會和各宗教教團所提出的建議,調停了西班牙正統派黨員和天主教徒之間的衝突;採取保護性關稅,在阿方索十二世國王和一位奧地利公主聯姻以後,對外竭力和德奧修好。

到1880年代末,他的海外政策越來越站不住腳,1895年3月,在古巴暴動(古巴獨立戰爭)爆發後不久,卡諾瓦斯第六次擔任首相,他宣稱:「為了保住古巴,西班牙將付出他以後一個銀幣和最後一滴血。」準備派遣20萬人到西印度群島,執行他的不投降,不讓步,不改革的政策。西班牙鎮壓古巴民族主義者的政策與美國發生衝突,最終在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

由於卡諾瓦斯政府對內實行高壓政策,逮捕了許多工會會員和社會主義者,將他們投入巴塞羅那的Montjuïc監獄,許多人被虐殺或被逼瘋。[1]1897年8月8日,他被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米歇爾·安焦利洛(Michele Angiolillo)在吉普斯夸省蒙德拉貢聖塔阿圭達(Santa Águeda)的浴室槍殺,他因此沒有活着看到西班牙在美西戰爭後失去了她最後的殖民地。

壓迫的政策和政治操縱助長了在加泰羅尼亞和巴斯克省的民族主義運動,災難性的殖民政策不僅導致剩餘的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西班牙殖民地的喪失,還嚴重削弱了政府在國內的政治穩定,最終導致了君主政體的崩潰和卡諾瓦斯所制定的憲法的解體。

參考文獻

  1. Goldman, Emma.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al Violence. Anarchism And Other Essays. [2014-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