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安昌侯 |
作品名稱:安昌侯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晏殊 |
安昌侯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晏殊作品之一。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漢族,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屬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是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遷太常寺奉禮郎、光祿寺丞、尚書戶部員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學士、左庶子,仁宗即位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進禮部侍郎,拜樞密使、參知政事加尚書左丞,慶曆中拜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歷任要職,更兼提拔後進,如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皆出其門。[1]
正文
蓮勺移家近七遷,魯儒章句世相傳。
關中沃壤通涇渭,堂上繁聲逐管弦。
身服儒衣同繁義,日將卮酒對彭宣。
高墳丈五陽陵外,千古朱雲氣凜然。[2]
作者簡介
晏殊,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於京中,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3]
官至兵部尚書。在任興學校,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召拜御史中丞,遷參知政事。再出知亳、陳州。又還朝為御史中丞、三司使。慶曆間拜宰相兼樞密使。慶曆四年(1044),為諫官論罷,歷知潁、陳、許、永興等州軍,後移河南,以病歸京師。生平喜詩酒,以文章得時譽,詩詞尤婉麗。[4]
晏殊生活儉樸。儘管早已顯貴,卻仍保持清廉、簡樸的作風。[5]
主要作品
《東都事略》說晏殊有文集240卷,《中興書目》作94卷,《文獻通考》載《臨川集》30卷,皆不傳。傳者惟《珠玉詞》3卷。汲古閣並為1卷,為《宋六十名家詞》之首集,計詞131首。有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行於世。[6]
晏殊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大部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136首。 現代對晏殊詞集的整理有唐圭瓊《全宋詞晏殊詞》,吳林行《珠玉詞》,柏寒《二晏詞選》,王瑞臣、元心《珠玉詞筆注》,張草紉《二晏詞筆注》等;詩文方面主要見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著的《全宋詩》(詩160首、殘句59句、存目3首),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著的《全宋文》(存散文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