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徽省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安徽省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六安市中心城區東部,設立於1992年,1993年5月被批准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3年3月晉升為國 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規劃核心發展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徽省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產城一體化」試點開發區、首批知識產權示範園區和全省十大創新型智慧園區試點。開發區規劃用地控制面積約90平方公里,北至壽春路和滬陝高速公路,東至瓦西乾渠,南至寧西鐵路,西至安豐路和迎賓大道。目前建成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

產業布局

六安開發區區位優越、交通十分便利,與城市中心區聯繫十分緊密。聞名於世的淠史杭工程淠河總乾渠穿區而過,寧西鐵路沿區而行,距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僅40分鐘車程,合阜高速、商景高速、合武高速公路以及滬漢蓉高速鐵路等道路形成了開發區對外主體交通系統,將開發區與城區以及周邊城市緊密聯繫在一起。區內已建成皖西大道、皋城東路、迎賓大道、壽春路、正陽路、九德路、劉安路等30多條主次幹道,已逐步形成了開發區較為完備的道路交通系統。建成了8萬噸自來水廠一座、10萬噸自來水加壓站一座,11萬伏變電所2座,一座2萬噸污水處理廠和22萬伏變電所一座。水、電、路、郵、電信、氣等基礎設施較為完備,實現了園區集中供熱。

目標定位

市第四次黨代會將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目標定位為「三區一極」,即「產業轉移示範區、產城一體新城區、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區和區域發展核心增長極」。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市委市政府分別提出了建設「工業強市主板,綠色振興高地」和打造「工業強市主陣地,高質量發展增長極」的新要求。園區規劃控制面積90平方公里,下轄8個社區、5個行政村,常住人口10萬多人。園區交通便捷,區位優越,淠河總乾渠橫貫其中,312國道穿區而過,寧西鐵路、滬漢蓉高速鐵路、滬陝高速公路沿區而行,合六快速通道連接全境,距省會合肥僅60公里,距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僅40分鐘車程,六安—新橋國際機場—合肥的城際鐵路和合肥至六安區域快線正在規劃建設中。

園區現有企業3000多家,其中工業企業500多家,規模工業企業145 家,產值億元以上工業企業58家、10億元以上企業7家、20億元以上企業2家。高新技術企業65家,戰略性新興產業[1]企業63家,初步培育形成了以博微長安電子、星瑞齒輪傳動、江淮永達機械為代表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2](1個首位產業);以儷信成服飾、星星服裝、海洋羽毛為代表的紡織服裝產業,以中財管道科技、牆煌彩鋁、瀚海新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華潤雪花啤酒、華潤怡寶水、九仙尊霍山石斛為代表的食品醫藥健康產業(3個主導產業);以渠道網絡科技、傳化物流、曙光鉑尊酒店、金太陽汽車城、居然之家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1個配套產業)等「131」產業板塊。

總體戰略規劃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和「工業強市主陣地、高質量發展增長極」的發展定位,融合合肥都市圈建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實現與合肥的無縫對接。借力互聯網、大消費和大健康實現智能綠色崛起,主動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等技術密集型製造業,構建以綠色製造為主題的四大主導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都市時尚和食品醫藥健康產業)和相關支撐產業體系,促進區域協調全面發展。依照「三核三軸一拓展」的新型空間落位模式(三核:濱水風情都市核、歷史文化風貌核和綠色製造產城核,三軸:迎賓大道、312國道和新城大道軸),產業占比60%以上。預測未來人口規模40萬人,按淠河總乾渠南北片聯動發展的功能分區,結合淠河總乾渠、淠東乾渠、瓦西乾渠生態水岸 ,規劃一條綠道環線 ,形成多主題開放空間系統和多層級景觀體系,打造城市精神氣質標籤。構建不同區域路網密度和舒適宜人的街道空間尺度,構建綠色智能產業、優美生態環境、高效交通組織、優質城市配套、國際高端社區的現代化園區。

2021年,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市「工業強市主陣地、高質量發展增長極」的功能定位,按照「三融合三為主」思路,突出高質量發展主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全面落實「六穩」「六保」,堅定發展信心,奮力爭先進位,千方百計抓項目穩投資,全力以赴增動能促轉型,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2%;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6.2%;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5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4元,同比增長23.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09億元,同比增長10%;在全國國 家級經開區綜合評價中躍升2位、位列第 138位,在全省升至第8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