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征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征夫

來自搜狗網 的圖片

安征夫(1914一1945),原名安文弗,曾用名安問卜,四川蒼溪人[1]。1933年考入四川大學,1934年參加紅軍,曾任宣傳幹事,紅軍大學教員[2],慶陽步兵學校教員、文化主任。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主任教員、學生隊隊長,直屬隊政治處主任、宣傳股長;抗大一分校政治部宣傳科長、第二團政治委員;八路軍山東濱海軍區宣傳部部長,濱海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5年9月5日在山東諸城戰鬥中犧牲(一說患肺炎而逝)[3]

別 名;安文弗

出生地;四川省蒼溪縣

出生日期;1914年

逝世日期;1945年9月5日

主要成就;出色的抗戰宣傳鼓動家

本 名;安征夫

目錄

1人物生平

2主要事跡

3後世紀念

▪回憶安征夫同志

▪五十周年挽詠

人物生平

播報 編輯 安征夫,原名安文弗,曾用名安問卜,1914年出身於四川省蒼溪縣一個進步的地主知識分子家庭。其大哥是早年留學日本的孫中

山追隨者,在川北推行新學的革命教育家,蒼溪縣中學的創校校長。青少年時期,在其大哥安文萃影響下,參加蒼溪中學革命活

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安征夫在蒼溪中學與大哥安文萃一起宣傳抗日救亡。1933年安征夫考入四川大學,讀書期間,組織開

展抗日救亡學生運動並負責編印、宣傳抗日報紙。1934年7月回老家蒼溪縣,改名安問卜,並參加了紅四方面軍,隨軍北上,曾

任川陝省委宣傳部宣傳幹事,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宣傳幹事,紅軍大學教員。1936年10月三大主力會寧勝利會師後,任紅軍大學

慶陽步兵學校教員、文化主任。

1937年8月,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慶陽步兵學校改編為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韋國清任校長,張平凱任政治委

員,安征夫任主任教員,後又任學生隊隊長、直屬隊政治處主任、宜傳股長,跟隨八路軍總部到達山西前線。

1938年總部隨營學校由山西前線調回延安時,安征夫、歐陽平、張正光三位年輕幹部,受到毛澤東同志的親切接見。當毛澤東知

道他的名字時,好奇地問為什麼要叫「安問卜」,他向毛主席講述了他在紅四方面軍中,親身經歷了迫害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慘

狀,當時為了隱瞞自己是地主出身,而謊言自己家庭從小貧寒,父母無錢看病,取了一個很封建很迷信的名字,即一生病就去占

卜,求神保佑安康,並隱瞞自己高中文化,說成高小文化。毛主席說:「迫害青年知識分子,一去不復返了,你這個名字現可改

過來了。」他就請主席幫他改個名字,主席說:「你三過草地,內,有迫害,外,國民黨反動派要圍追堵截,你真是一個從長征

中好不容易才走過來的大丈夫啊,就取名『征夫』吧。」此後他就使用毛主席為他改的名字一安征夫。


1938年8月後,安征夫擔任抗大六大隊政治處宣傳股長,同年12月新組建抗大一分校,他調任抗大一分校政治部宣傳科長,再次

開赴抗日前線晉東南。1939年11月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抗大一分校開赴山東辦學,次年1月到達山東。1941年安征夫擔任抗大一

分校第二團政治委員兼黨委書記,在沂蒙山區參加了大青山突圍戰鬥。1942年,抗大一分校東徵到抗戰最前沿陣地一山東濱海地

區,先後參加了三次甲子山反頑戰鬥。

安征夫在八路軍隨營學校任宣傳股長時,曾創辦校刊《鍛煉報》,1938年隨營學校調回延安,改編為抗大六大隊,又改名為《火

炬》繼續辦刊,一分校到達山東後,為了將學校辦成山東抗戰的一面戰旗,又改名《戰旗報》。


他還親手組織創辦了抗大一分校文工團,演出《沂蒙山小調》、《你是燈塔》、《濱海進行曲》等,從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到抗

大一分校,安征夫都是大家公認的才子。

1943年初,安征夫調任山東濱海軍區宣傳部部長,1945年1月又任濱海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

當時整個山東的作戰攻勢,以膠濟路東段兩側為重點,第一(濱北)軍分區正處在膠濟路東段,面臨着日、偽軍占據的青島、膠

縣、高密、諸城等重要據點。安征夫加強在駐地、行軍、戰地時靈活多變的抗戰思想政治宣傳鼓動工作,同時還加強對日、偽軍

的政治攻勢,山東那時以「紅黑點」和記「善惡錄」的辦法爭取偽軍,這是安征夫在濱海軍區宣傳部最先搞起來的。安征夫經常

化裝帶隊深入偽軍中,做「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政治攻心攻勢。在開展反日本奴化教育中,他與山東日本反戰同盟日本八路金野

博成為親密戰友,在濱海軍區開展對日、偽軍各種方式和類型的反戰宣傳工作,開展抗日統戰工作,進行爭取偽軍起義反正的政

治攻勢,爭取了偽軍莫正民起義,又爭取了諸城偽保安大隊長張希賢率1300餘人反正。他還參與指揮過諸日莒膠地區討偽戰役、

贛榆戰役,以及濱海反「掃蕩」戰役、臨沂戰役等。


1945年5月1日,日軍突然增兵山東,用3萬人的兵力以魯中、濱海地區為重點,舉行全面性「掃蕩」。安征夫帶病同梁興初司令

員、劉西元政治委員一道,率第一軍分區阻擊從膠濟鐵路而來的日、偽軍。經過20餘天奮戰,5月下旬,勝利地結束了反「掃

盪」,同兄弟部隊一起共消滅敵人5000餘人,攻克了3140多個據點。

1945年6月底至8月中旬,他帶領部隊又經過兩個月的艱苦作戰,進攻敵占區中小城市和交通要塞,攻克了膠濟路上的重要兵站一

膠(今膠州市)縣,切斷了膠濟路東段,直逼青島。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但駐守諸城的日、偽軍拒絕給八路軍繳械,9月5日,諸城日軍撤往高密,諸城由偽軍張

步雲率其軍部和三個師駐守,兵力薄弱。濱海軍區第一師與第一軍分區部隊抓住戰機,於日軍撤退的當日晚,向張步雲部發起攻

擊,經連續突擊,攻克敵據點。此刻安征夫重病在身,但他堅持要去前線參戰,在激烈的戰鬥中,安征夫在戰場上不幸犧牲。

[1]另一種說法稱安征夫不幸於1945年10月在參加解放諸城戰役勝利後,因積勞成疾,突患肺炎而逝。 [2]

主要事跡

編輯

1939年,安征夫跟隨抗大一分校開赴山東沂蒙山區和濱海地區抗擊日寇,1941年擔任抗大一分校二團政委,率部一直挺進到濱海

抗日根據地,擔任濱海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嚴剛方正、崖岸高峻的安征夫,是文武兼備的大才子。他親手主編的抗大一分校機關

報《戰旗報》,至今仍珍藏在國防大學的校史館。他是戰士口中的「五好」美男子:抗戰文章寫得好,抗戰校語寫得好,抗戰會

議主持好,抗戰宣傳鼓動好,抗戰演講口才好。


藝術造詣深厚的他還親手組織和創辦了抗大文工團,一手拿槍一手彈琴的這個文工團可了不起,先後創作出《沂蒙山小調》、

《你是燈塔》等曠世名曲,唱紅了全國的戰區,鼓舞了軍民的鬥志。


智能雙全的安征夫不但把日軍俘虜金野博教育感化成日本八路,他還建立了山東日本反戰同盟,對日偽軍展開反戰宣傳, 1943

年4月,深諳日本國情的安征夫,在山裡採摘了很多櫻花,連帶慰問品,以「解放同盟」的名義送到敵人據點,更妙的是,他還

親手改寫了一首日本人非常熟悉的唐詩《清明》送給日軍——

清明時節雨紛紛,堡內軍人慾斷魂。

借問歸途何處有,解甲歸田櫻花村。

後世紀念

回憶安征夫同志

(1987年5月5日)節選

1940年秋季,我奉命調回政治部任秘書兼校黨委秘書。由於負責部務會議和黨委會議的具體事務、聯繫機關各科和協助處理內外

事務,所以又與安征夫同志經常接觸。那時經常召開部務會議,或黨委會議或兩個會同時召開,以實現集體領導。記得大家包括

安征天同志,除了有特殊任務外出,沒有一人一次缺席。安征天同志是部務會議和黨委會議積極的成員之一,他發言較多,遇到

問題每有獨到的創見,並常為集體所採納。

在召集包括各團負責幹部的擴大會議上,例如學習中央《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關於加強幹部學習的決定》和《關於加強調

查研究的決定》,安征夫同志以四川人、革命者特有的樂觀、詼諧氣質,在正式開會前後,常常和同志們打趣、開玩笑。在那時

生活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平時科長們與大家吃一樣的高粱米飯,帶殼的高粱糝子煎餅,煮地瓜干(紅薯干)。但到開部務會議

時,常常有人提議拿出剛發的兩元零用錢、有限的老幹部保健金或殘廢金,集中起來請管理員到集上去買一點肉打打牙祭。安征

天同志既是積極的倡議者,也是積極襄助者,等到散會後吃了一頓,大家就有說有笑,高高興興地散會。這也是在艱苦環境中的

一種樂趣,至今耐人回味。

1941年冬季,在敵人五萬人「鐵壁合圍」大掃蕩尾聲中,狡詐的敵人遠距離埋伏,突然夜間奔襲,拂曉在大青山一戰,抗大和山

東各軍政首腦機關犧牲、損失嚴重,當天劉浩天、安征夫、黃明清同志,還有沙虹和我,緊跟在校長(也是司令員)周純全同志

左右,順利突圍,得免於犧牲。由於二團政委劉惠東同志在這次戰鬥中犧牲,組織上派安征天同志臨危受命,擔任團政委。他在

臨上任前,曾與劉浩天同志長談,我亦在座。我記得他們當時談得最多的是分析敵、我、地方和群眾的情況,如何鼓舞士氣,如

何保證任務完成。當時我們的武器裝備比較差。我記得他們曾談到,紅軍時代有的地方部隊只有幾根梭標,也要抗擊武裝到牙齒

的敵人,現在武器雖差,也比那時好些,只要有人在,就要戰鬥,要堅決貫徹在戰鬥中學習、在學習中戰鬥的號召。在當時極端

困難的條件下,我看到他們二人作為領導者的堅強毅力,溢於言表。這便是我軍不可被戰勝而必然要戰勝任何敵人的根本條件之

一。便是這次,我目送着安征夫同志騎馬帶了一名警衛員到二團上任去了。

當時可以想象,他到二團一定會有步驟地分別開展一系列活動,來鼓舞士氣,迎接新的學習和戰鬥任務。便是在這一次,我目送

着我軍、我校一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傑出的宣傳鼓動家安征夫同志的背影。和他分別了。我未能料到,就在這年即1942年春

天,我因奉調到山東分局組織部工作,接着又到冀魯邊區工作:以後聽說他於1943年調到濱海軍區及其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任主

任,不幸於1945年10月在參加解放諸城戰役勝利後,因積勞成疾,突患肺炎而逝。從此便再也見不到安征夫同志了。這次的分別

竟成了永訣,至今使我感到無限遺憾、惋惜和悲痛。

五十周年挽詠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六日)


蒼溪出馬事長征,陝北山西幸識君。

炮火連天鑽敵陣,烽煙遍地入槍林。

救民當畏投湯鏡,衛國何辭獻寶身。

一代英才傷早進,齊川遙望淚紛紛。

安征夫同志四川蒼溪人,三十年代初在成都求學即參加革命,後參加紅四方面軍長征。由紅軍大學調至總部隨營學校,隨我軍三

原普師抗日,轉戰山西、山東。他在抗大工作多年,主持宣傳工作,思想敏銳,才華橫溢,為紅軍中難得的知識分子人才。借於

山東濱海一次戰鬥之後,染病缺藥不治,剛到而立之年,不幸早逝,現已五十年了。夫人張俠同志和他的故鄉索句,寄此敬輓。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1郝雪廷.抗戰英魂錄 八路軍為國捐軀的將領 上 副旅職以上英烈.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15.148-150 2葉尚志.烈火雄風.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1996.380-389 3百年記憶 | 專欄:安征夫——你是燈塔.贛榆宣傳 紅榆傘(贛榆區史志辦).2021-05-13 [引用日期2022-10-07] 4葉尚志.葉尚志詩集.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229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