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巴里的聖安多尼聖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巴里的聖安多尼聖殿(葡萄牙語:Basílica Santo Antônio do Embaré;Basilica of St. Anthony) 是一座哥德復興式建築及羅馬天主教宗座聖殿,位於巴西南部聖保羅州的桑托斯。

復活節是為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1],據《聖經·新約全書》載:耶穌受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第三天復活。根據公元325年尼西亞公會議規定,復活節在每年春分後第一個圓月後的第一個星期日,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2]

簡介

聖殿由安巴里男爵Antonio Ferreira da Silva始建於1874年。他去世後,該堂曾廢棄20年。1911年重建,1915年擴建。1922年分配給嘉布遣會修士。1930年,他們建造新堂,到1945年完成。1952年,該堂由庇護十二世升格為宗座聖殿。

宗座聖殿

拉丁語稱作:巴西利卡,是古羅馬的一種公共建築形式,其特點是平面呈長方形,外側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長邊,短邊有耳室,採用條形拱券作屋頂。後來的教堂建築即源於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邊。

巴西利卡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原意是「王者之廳」的意思,拉丁語的全名是「basilica domus」。本來是大都市裡作為法庭或者大商場的豪華建築。

隨着歷史的變遷,巴西利卡這個詞的意義也發生了變化。基督教沿用了古羅馬巴西利卡的建築布局來建造教堂,尤其羅馬風時代的大多數教堂是以巴西利卡格局設計。今天在天主教會中,有特殊地位的教堂被賦予「宗座聖殿」的頭銜;而在西方世界語言、或受拉丁文字影響的語言中,宗座聖殿即與「巴西利卡」同字,不論其建築風格和結構。

視頻

安巴里的聖安多尼聖殿 相關視頻

天主教十字軍東征,場面宏大,剷除異己,寸草不生
天主教教理-認識我們的天主(中)-余鵬神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