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娜·帕夫洛夫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娜·帕夫諾夫娜

中文名:娜·帕夫諾夫娜

外文名:俄語:Анна Павловна;英語:Anna Pavlovna

出生地:俄羅斯,聖彼得堡

出生日期:1795年1月18日


娜·帕夫諾夫娜(俄語: Анна Павловна;英語:Anna Pavlovna;1795年1月18日-1865年3月1日) ,在荷蘭,由於19世紀荷蘭音譯的習慣,「安娜·保羅娜(Anna Paulowna)」這一名字更為人們所知 。

人物經歷

早年生活

1795年1月18日安娜·帕夫諾夫娜出生於加特契納宮,她是保羅一世和瑪麗亞·費奧多羅夫娜的第八個孩子,第六個女兒,因此她一出生便獲得了俄羅斯女大公殿下的頭銜。她從小跟隨着母親在羅曼諾夫家族的避暑勝地——普希金城長大。她小時候經常與她的兩個弟弟,尼古拉·帕夫洛維奇大公(未來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和米哈伊爾·帕夫洛維奇大公一起玩耍。安娜接受了全方位的教育,包括多門外語和數學。她很擅長製作手工藝品和繪畫。1809年, 拿破崙在向安娜的姐姐葉卡捷琳娜·帕夫洛夫娜求婚失敗後 ,把目光轉向了安娜。但是皇太后瑪麗亞·費奧多羅夫娜以女兒「年齡尚小」、「月信不穩」等理由拒絕了拿破崙 ,拿破崙因此對俄羅斯公主們失去了興趣,轉而向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17歲的女兒,瑪麗·路易絲女大公求婚。

婚姻子女

1816年2月21日,安娜·帕夫諾夫娜在聖彼得堡冬宮的小教堂中與奧蘭治親王威廉結婚 ,威廉後來成為了荷蘭國王威廉二世。1815年時她的兄長亞歷山大一世就曾經在維也納會議上提議過這樁婚事以作為聯盟的象徵。由於在羅曼諾夫家族的歷史上,不能強迫任何人與他們不喜歡的人結婚,威廉在婚禮之前就被邀請到俄羅斯,這使得安娜有機會與威廉相處並互相了解對方。在他們結婚的時候,儘管安娜自己仍然信仰俄羅斯的東正教,但是經協商,威廉的孩子以後將信仰新教並且成為一名新教徒。亞歷山大·普希金為慶祝安娜的婚禮創作了一首名為「獻給奧蘭治親王(To the Prince of Orange)」的特別的詩篇 。婚後,這對夫婦在俄羅斯待了一年。

婚後,安娜·帕夫諾夫娜對俄羅斯和荷蘭巨大的差別感到無比震驚,特別是在荷蘭隨之而來的更為苛刻的階級制度和不同等級之間的分離,因為在俄羅斯王室成員與公眾之間的距離並不遙遠,她很難調整自己去適應這個環境。直到1830年比利時革命之前 [4],這對夫婦一直居住在布魯塞爾。安娜喜歡布魯塞爾遠遠超過北方,因為在這她能夠時刻回憶起自己的祖國。這座城市讓她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她還在這裡建造了一所為貧窮婦女和女孩提供縫紉教育的學校(1832年),以及為在比利時革命中受傷的士兵們創辦了一家醫院(1830年) 。

安娜的婚姻如同暴風雨一般。一開始,安娜認為自己的身份優越於威廉。1829年,她的幾件珠寶被盜,她懷疑是自己的丈夫偷走了它們,因為那段時間她的丈夫負債纍纍並且與經常與她懷疑的對象混在一起。她丈夫的私通行為激發了他們倆之間的矛盾。直到1843年他們一直處於分居狀態。然而,安娜卻一直在不斷調節丈夫和公公之間的關係,並試圖緩和他們之間因政治矛盾而引起的緊張氣氛。儘管安娜有非常強烈的政治欲望,但是除此之外,她並不參與任何的政治活動。她被認為是一名聰明機智,心思細膩,忠於家庭並且性格暴躁的女性。她在荷蘭期間,一直在學習荷蘭的語言,歷史和文化,並且建立了50多座孤兒院 。

1840年10月7日, 安娜的公公荷蘭國王威廉一世的退位,威廉二世登基,同時,她也成為了荷蘭王后。1842年1月1日,她成為了第343個被授予瑪麗亞·路易莎王后皇家勳章的女爵士 。

她被認為是一位莊嚴高貴,自大傲慢,遠離公眾的王后。她的荷蘭語比她那經常說法語的丈夫講得更好,但是她維持了嚴格的禮儀規範,從來沒有成為一名受歡迎的王后。她重視排場,禮節,正式典禮和宗教儀式。安娜·帕夫諾夫娜經常與她在俄羅斯的母親和兄弟們通信,並且十分珍惜她對祖國的記憶:她成立了一個俄羅斯男孩合唱團,合唱團的每個成員都穿着傳統的俄羅斯服裝。她曾經說過,儘管她曾經成為了荷蘭的王后,但她依舊是俄羅斯的女大公 。

當她成為王太后時,安娜離開了皇宮,她退出了宮廷生活,開始隱居。她和她的兒媳婦相處的並不好,1855年時,她曾因為和兒子威廉三世爆發衝突後要返回俄羅斯,但是最後,她並沒有這麼做。

安娜·帕夫諾夫娜與荷蘭國王威廉二世育有五名子女:

威廉三世(威廉·亞歷山大·保羅·弗雷德里克·洛德韋克;荷蘭語:Willem Alexander Paul Frederik Lodewijk;1817年2月19日-1890年11月23日)(1)1839年6月18日與表妹符騰堡的索菲公主結婚,無倖存後代。(2)1879年1月7日與瓦爾德克和皮爾蒙特的埃瑪公主結婚,有後代。

亞歷山大王子(威廉·亞歷山大·弗雷德里克·康斯坦丁·尼古拉斯·米希爾;荷蘭語:Willem Alexander Frederik Constantijn Nikolaas Michiel;1818年8月2日-1848年2月20日)未婚,無後代。

亨德里克王子(威廉·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荷蘭語:Willem Frederik Hendrik;1820年6月13日-1879年1月14日)(1)1853年5月9日與薩克森-魏瑪-愛森納赫的阿瑪莉公主結婚,無後代。(2)1878年8月24日與普魯士的瑪麗公主結婚,無後代。

恩斯特·卡齊米爾王子(威廉·亞歷山大·弗雷德里克·恩斯特·卡齊米爾;荷蘭語:Willem Alexander Frederik Ernst Casimir;1822年5月21日-1822年10月22日)早夭,因腦積水去世。

索菲公主(威廉明妮·瑪麗·索菲·路易絲;荷蘭語:Wilhelmine Marie Sophie Louise;1824年4月8日-1897年3月23日)1842年10月8日與表兄薩克森-魏瑪-愛森納赫大公卡爾·亞歷山大結婚,有後代。

後世紀念

位於北荷蘭省的安娜·保羅娜市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一位名為西博爾德的荷蘭植物學家為了紀念她就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個樹屬——泡桐屬(Paulownia),現在一般將「Paulownia tomentosa」稱為「毛泡桐」 。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