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寧德市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寧德市博物館(閩東畲族博物館)隸屬寧德市文化與出版局,是一家以收藏、展示、研究寧德歷史文物和閩東畲族文物為宗旨的綜合性博物館。 生動展示了寧德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閩東畲族文物陳列則以豐富的館藏內容,從宗教祭祀、服裝首飾、生產用具、生活用具和工藝品等方面展示了畲族的婚禮、不同地區不同樣式的傳統服飾以及生產生活習俗等面貌,為觀眾了解畲族歷史和傳統文化提供一個直觀而又生動的視角。

發展歷史

該館成立於1989年10 月15日,隸屬寧德市文化新聞出版局。

閩東畲族博物館接待了廣東、浙江、江西等地畲族同胞以及日本、韓國、台灣等各界人士和學者前來參觀和交流畲族研究活動。1995年,配合行署舉辦了首屆中國閩東畲族風情旅遊節,博物館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畲族同胞,並向他們展示了閩東畲族風采。搶救和保護民族民間文化是我市文物工作者及閩東畲族博物館的當務之急,只有抓住我市畲族文化這一特色,充分展示畲族民間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文物擴大宣傳影響,樹立閩東特色形象,促進閩東經濟的發展。創建畲族文化重點村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為了配合做好創建畲族重點文化村工作,市局領導及文物幹部多次陪同陳少勇、鍾雷興等市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人深入霞浦溪南鎮白露坑及半月里自然村,就搶救畲族文化工作進行調研、考察,拍攝了大量反映畲族民俗、民風的實物照片,完成了畲族文化調查以及創建白露坑畲族文化重點村的工作,加強對古民居的保護;並配合霞浦縣博物館做好民俗文物的收集、登記、集中保管工作及對古籍[1]、手抄本、歌本的保護和整理研究工作。市政府於四月份命名白露坑村為首批「寧德市畲族文化重點村」。5月26日,陳興生副市長還到白露坑村授匾。市局還撥款1萬元補助該村建立文物陳列室。霞浦縣文化文物部門正積極做好該村的規劃及環境整治工作,充實條件,爭取向省里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為配合市搶救和保護畲族文化遺產工作,市局於10月份向各縣(市、區)文體局發出通知,要求完成全市現有畲族村的畲族文物調查工作,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摸底登記,並作出保護規劃,為申報市第二批畲族文化重點村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畲族博物館申報的《寧德市虹梁式木構廊屋橋考古調查與研究》被國家文物局批准為2001年全國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並順利組織實施。去年底完成了課題結項工作,並出版了《寧德市虹梁式木構廊屋橋考古調查與研究》書籍。

館舍介紹

福建省閩東畲族博物館舊館於1984年10月該館批准籌建,1988年8月1日寧德市地區文化局大院內破土動工。

福建省閩東畲族博物館(寧德市博物館)新館則坐落於福建省寧德市東僑經濟開發區華庭路西側,新展廳面積800平方米,陳列分為寧德歷史和閩東畲族兩大部分,陳列文物800多件。寧德歷史文物陳列分為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刻碑記、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五大類,以圖文並茂的方式,生動展示了寧德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閩東畲族文物陳列則以豐富的館藏內容,從宗教祭祀、服裝首飾、生產用具、生活用具和工藝品等方面展示了畲族的婚禮、不同地區不同樣式的傳統服飾以及生產生活習俗等面貌,為觀眾了解畲族歷史和傳統文化[2]提供一個直觀而又生動的視角。

展覽設置

寧德歷史文物陳列分為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刻碑記、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五大類,以圖文並茂的方式,生動展示了寧德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閩東畲族文物陳列則以豐富的館藏內容,從宗教祭祀、服裝首飾、生產用具、生活用具和工藝品等方面展示了畲族的婚禮、不同地區不同樣式的傳統服飾以及生產生活習俗等面貌,為觀眾了解畲族歷史和傳統文化提供一個直觀而又生動的視角。

館藏文物

閩東畲族博物館(寧德市博物館)是一家以收藏、展示、研究寧德歷史文物和閩東畲族文物為宗旨的綜合性博物館。

館藏文物以歷史文物和畲族民俗文物為主,藏品類型有石器、陶瓷器玉器、木雕等。最具特色的是畲族民俗文物,大致分5個門類:宗教祭祀,服裝首飾,生產用具、生活用具和工藝品。水下沉船出土的元代青釉瓷器也是本館的特色藏品,其中絕大部分為青釉瓷碗。

視頻

寧德市博物館 相關視頻

寧德市博物館「小小解說員」選拔賽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主博物館提升裝修完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