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學史鑑今,不忘初衷,人民至上,百姓福祉(小不點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學史鑑今,不忘初衷,人民至上,百姓福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學史鑑今,不忘初衷,人民至上,百姓福祉》中國當代作家小不點兒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學史鑑今,不忘初衷,人民至上,百姓福祉

今年正值黨的百年華誕,學校的工會主席、黨委成員孟丙燦老師把官渡區黨史研究室的徵文通知發到了校退休的微信群里,熱心誠懇的動員退休人員積極參加。細研了下它的內容,作為一個受黨教育多年的老黨員,浮想聯翩。重新提起了擱置多年的筆,埋頭的在稿紙上爬行,寫下了以下一點不成熟的隨筆。視為濫竽其中了。

動筆之前,左思右想,寫點什麼呢?按要求:學黨史、國史,以達到教育黨員不忘初心、不忘宗旨的目的。按着這一思路在作文紙上爬行了。行了,廢話止此,還是談點體會吧。

記得我在學生的歷史課上,比較喜歡以下的一段史料:

———《舊唐書·魏徵傳》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着眼淚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這堪稱對魏徵人生價值的最高評價。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這一對封建社會的君臣,均知道歷史的明史鑑今的作用和道理,何況我們先進的共產黨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並發表的重要講話中說:「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覺悟,辦實事,開新局。」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把歷史和共產黨人的現實和實際行動密切地結合了起來。不也是以史喻今,借史明理的價值所在嗎?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深思和領會!毛主席老人家一生酷愛讀書,尤其是酷愛讀歷史書,司馬光的一部《資治通鑑》300萬字,老人家一生讀了17遍,愛不釋手。4000萬字的 「二十四史」陪伴了老人家的終生。閃耀着歷史唯物主義光茫的哲學名篇「矛盾論」、「實踐論」,「論持久戰」等等光輝著作,成了我們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思想武器。讀史的作用,明史的功能,黨的領袖給我們做出了鮮明的榜樣。難道不值得我們當今共產黨人深刻的學習並牢牢銘記的諄諄教導嗎?。

一部共產黨人的歷史,一部共和國的國史,以至於五千年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都值得我們共產黨人細細的讀,慢慢的品。尤其是1840年以來的中國近現代史更是我們需要深刻了解的,更能使我們反思、警醒和奮起的好教材。通過讀史,從中讀出我們的初衷是什麼?我們是怎麼來的?我們要到哪裡去。不能否認,如火如荼、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共產黨人浴血奮戰中懷揣的思想信念,是那麼的直接;那麼的樸素;那麼的單純。老百姓對共產黨的初衷理解的是那麼的簡單;那麼的實在。那麼的生動 。 ……

記得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82年前發生在湖南汝城縣的「半條被子」的感人故事。

——1934年11月上旬,紅軍突破國民黨第二道封鎖線後,中央紅軍衛生部等駐紮在了湘贛邊界的湖南省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那年冬天的一個傍晚。不幸與隊伍失散並迷路的三名女紅軍戰士,饑寒交迫筋疲力盡,跌跌撞撞地來到了沙洲村。她們沒有進村,而是敲開了離村幾十米的一間破茅草屋主人是一對年輕的夫婦。女主人叫徐解秀,夫婦剛剛結婚,家裡一貧如洗。主人沒問她們是誰,從哪兒來,但他們分明明白了什麼。於是,他們傾其所有,為飢餓疲憊的客人準備了一頓粗茶淡飯。吃完飯,徐解秀就將三位客人領到了床上。那是一張用楠竹紮成的床架,床上的破席下面墊着稻草,女戰士忙將她們唯一的棉被打開……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徐解秀和女戰士同時醒來,她們發現,男主人一直睡在門口的草垛上守護着她們。女戰士們的眼睛濕潤了。臨走時,她們決定把這唯一的一條被子送給徐解秀夫婦,但夫婦倆說什麼也不肯接受,他們說:「你們三個人就共有這麼一條被子,天寒地凍的,還要趕那麼遠的路,我們怎能忍心把它收下呢,我們在家裡,至少還有一個躲風避雨的地方啊!」,三個紅軍姑娘怎麼也說服不了徐解秀夫婦,於是她們不由分說地把被子往床上一扔,抽身就往外跑,徐解秀趕緊抱起被子,拚命地又追了出去,她們在村口把被子推過來又推過去,僵持不下,這時一個紅軍姑娘從背包中摸出一把剪刀,她們三個人不約而同對視了一下,堅定地把一條被子剪成了兩半。她們拉着徐解秀的手哽咽着說:「大姐,這下你可別推了,這半條你就收下吧,等革命勝利了,我們還會回來看您的。」徐解秀顫抖着雙手接過這半條被子,一句話也說不出,淚水唰地流了下來……

徐解秀把三個紅軍送到村口,望着綿綿群山,崎嶇小道,擔心紅軍女戰士不認識路,徐解秀叫丈夫再送姐妹們一程,送遠一點,送到大山的那一邊。她站在村口,依依不捨地目送着丈夫和三個姐妹一步步地遠去……

[1]

作者簡介

小不點兒,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