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季風環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季風環流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季風環流:在一個大範圍地區內因地表陸地、海洋的分布,形成陸地和海洋吸熱、散熱速度不同,而此情況延伸到長時間季節時,也因季節天氣的不同,其盛行風向或氣壓系統有明顯的季度變化,便形成了季風環流。

主要季風系統包括西非季風系統、南亞季風系統、東亞季風系統和澳洲季風系統等。每個季風系統都是由一些環流系統組成的,它們稱為季風系統的成員。每個季風系統成員的來源不同,有的是中緯度的系統,有的是越赤道的氣流,還有的是副熱帶和熱帶的環流系統。

季風環流的特點

季風環流的簡稱是季風,即冬夏風或近乎風向相反的環流系統。在各個季風環流系統中,季風的開始往往是暴發性或突變性的,暴發時間各不相同。例如:西非夏季風系統在每年5月中旬間向北暴發;印度夏季風和東亞夏季風從5月中旬到7月中旬階段性的向北推進,在每個階段又有迅速推進和停滯的時候;澳洲季風則通常在每年的12月份突發性地暴發。

季風環流的成因

海陸熱力差異、行星風帶的季節性位移、青藏高原等龐大地形的動力和熱力作用是季風形成的主要因素。

海陸季風環流

由于海陸間熱力差異而引起的季風環流,稱為海陸季風(Sea—land Monsoon)。夏季大陸增熱比海洋劇烈,氣壓隨高度變化慢于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高度,就產生從大陸指向海洋的水平氣壓梯度,空氣由大陸指向海洋,海洋上形成高壓,大陸形成低壓,空氣從海洋流向大陸,形成了與高空氣流方向相反的氣流,構成了夏季的季風環流。

冬季大陸迅速冷卻,海洋上溫度比陸地上要高些,因此大陸為高壓,海洋上為低壓,低層氣流由大陸流向海洋,高層氣流由海洋流向大陸,形成冬季的季風環流。

海陸季風與海陸熱力差異有關,因此凡海陸之間溫度差異較大的地方,海陸季風就很盛行。地球上季風最強盛的區域在熱帶和副熱帶的範圍內。這是因為在赤道附近海陸溫度差異終年都很小,隨着緯度的增高,海陸溫度差異增大,季風勢力增強。但至中緯度以上,氣旋活動增多,風向變化複雜。季風規律性便受到擾亂。

行星季風環流

行星風帶隨季節變化有南北移動的規律,由此引起風向的季節性轉變而形成的季風環流稱為行星季風(Plantary Monsoon)。地球上存在的五個風帶在北半球夏季向北移動,南半球夏季向南移動。這樣,冬季西風帶的南緣地帶,夏季就可能變成東風帶;冬、夏的盛行風就會發生約180°的變化。

行星風向變化的區域基本呈帶狀分布,可以發生在沿海、內陸以及大洋中部。就緯度來說,這種季風在赤道和熱帶地區最明顯,所以常稱之為赤道季風或熱帶季風。例如,在太平洋東部,冬季赤道低壓帶停留在南半球,夏季移動到了北半球,因而在赤道至10°N之間的區域,冬季受北半球信風控制,吹東北風,夏季則受南半球越過赤道的信風控制,吹西南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