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孟憲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孟憲實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學院副院長
出生 1962年2月15日
黑龍江訥河
國籍 中國
母校 北京大學
職業 博士生導師、影視編劇、歷史顧問
知名作品 《敦煌百年》等

孟憲實,1962年生,黑龍江訥河人,歷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專業方向為隋唐歷史、敦煌吐魯番學。曾在新疆工作多年。著有《漢唐文化與高昌歷史》(2004年)、《敦煌民間結社研究》(2009年)、《出土文獻與中古史研究》(2017年)等專著,與榮新江、李肖共同主編《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2008年)。在《歷史研究》《北京大學學報》等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一百二十餘篇。

人物簡介

孟憲實,北京大學史學博士、南開大學歷史系博士後,主要從事隋唐史、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著有《漢唐文化與高昌歷史》、《敦煌民間結社研究》、《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唐高宗的真相》等論著,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學院副院長[2],博士生導師。

從12月11日起,《百家講壇》播出《玄武門之變》,主講人是孟憲實,是《百家講壇》第一個關於唐朝的系列節目[3]。孟憲實還是電視劇《貞觀之治》的主要編劇。在為電視劇《貞觀之治》擔當編劇的過程中,作為史學專家的孟憲實雖然本身已經掌握大量史料,但他仍然閱讀了不少史論著作,力求說史有據,最大限度地還原出真實的歷史情境。在劇本的創作過程中,他和另一個編劇、著名作家阿城合作,共同打造這部史詩性的歷史大片,孟憲實負責歷史史料的真實,而阿城負責文學的潤色,兩個人通力合作,歷時兩年,終於完成了劇本《貞觀之治》的創作。40集《貞觀之治》凝聚了孟憲實很多心血,也使他具備了如何把嚴謹的學術和大眾的興趣相結合的能力,《百家講壇》的編導正是看中了他這一點。在節目錄製前,《百家講壇》有這樣一個規定:新主講人首先要做一個小系列節目,讓觀眾有接受這個新主講人的心理準備,然後再主講大系列。孟憲實就先講了"玄武門之變",把它作為《貞觀之治》系列講述中的一部分。

據孟憲實介紹,《貞觀之治》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前提下,運用了大量的特技鏡頭,從而體現出唐朝初年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風貌。為此,《百家講壇》的編導專門找到劇組,把這些素材運用於《百家講壇》,作為孟憲實的講述過程中插入的片花,用來豐富視覺效果和製作懸念,為欄目增色不少。

主要經歷

1979年~1983年,南開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畢業論文《論漢初的黃老政策》(指導教師劉澤華教授)。

1983年~1994年,新疆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職稱講師。

1994年~1998年,在北京大學歷史系讀中國史專業隋唐史方向碩士學位,學位論文《唐前期括戶研究》(指導教師吳宗國教授)。

1996年~1997年,北大派出,在日本新潟大學人文學部短期留學一年。

1998年~2001年,在北京大學歷史系攻讀中國古代史專業隋唐史方向博士學位,學位論文《唐前期軍鎮研究》(指導教師吳宗國教授)。

2001年7月初,到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任教。

2001年11月,入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博士後流動站。

2002年9月,轉入人民大學歷史系。

2003年10月,博士後出站,出站報告《唐宋時期敦煌民間結社研究》。

2004年6月,出版《漢唐文化與高昌歷史》(齊魯書社),晉升副教授職稱。

2005年8月,調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2006年12月,於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主講《玄武門之變》。

2007年5月,再次出現在《百家講壇》欄目主講《貞觀之治》。

2007年5月,出版《孟憲實講唐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

2008年5月,出版《唐高宗的真相》。

2009年11月,出版《孟憲實讀史漫記》

孟憲實

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主講課程

1、《中國古代通史II》

2、《中國古代社會史研究》

3、《敦煌學概論》

4、《資治通鑑研讀》

5、《中國古代政治得失》

6、《中世史研究》

7、《貞觀政要》

研究生

1 、中國古代社會史研究

2、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

3、中國古代斷代史研究

個人作品

1988年度

論文:《試論劉邦用人》,《新疆師範大學學報》1988年4期,88~93頁。

1991年度

論文:《曲氏高昌祀部班祭諸神及其祭祀制度初探》,《新疆文物》1991年3期,71~79頁。評論:日本吐魯番出土文物研究會《會報》,第89號。

1992年度

論文:《新疆文化研究的新思路--〈維吾爾-其人與其文化-〉一書的啟示》,《新疆藝術》1992年6期,4~8頁。

1993年度

論文:《吐魯番古墓出土隨葬衣物疏的性質與發展》,《新疆地方志》1993年1期,40~44+11頁。

論文:《關於曲氏高昌王朝地方制度的幾個問題》,《西域研究》1993年2期,24~30頁。

再錄:人民大學複印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1993年11期,45~51頁。

評論:日本吐魯番出土文物研究會《會報》,第104號。

論文《吐魯番出土張行倫墓誌考讀》,《新疆師範大學學報》1993年2期,67~73頁。

再錄:人民大學複印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1993年9期,48~54頁。

評論:日本吐魯番出土文物研究會《會報》,第106號。

論文:《試論唐朝在高昌推行州縣制的歷史與文化基礎》,《新疆文物》1993年3期,128~136頁。

論文:《〈蓋蕃墓誌〉與唐太宗西州移民》,(作者孟憲實、劉玉鋒)《新疆地方志》1993年4期,26~30頁。

書評:《隋唐五代墓誌匯編?新疆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研究通訊》1993年1期,7~13頁。

1994年度

論文:《統一後西州人故鄉觀念的轉變》,《新疆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2期,39~51頁。

論文:《吐魯番出土墓磚題錄》(作者:侯燦、孟憲實),《新疆文物》1994年2期,74~89頁。

論文:《都市牧人--試論周濤獨特的文化傳承》,《崑崙》1994年6期,168~174頁。

孟憲實

來自 搜狗 的圖片

1995年度

論文:《論曲氏高昌中央諸曹職掌》,(作者:孟憲實、宣紅)《西域研究》1995年2期,16~25頁。

再錄: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中國古代史?先秦至隋唐》1995年9期,111~120。

論文:《高昌國的覆滅》,《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刊》1995年4期,37~43頁。

1997年度

論文:《從"義和政變"到"延壽改制"--曲氏高昌晚期政治史探微--》,(作者:孟憲實、姚崇新),季羨林、饒宗頤、周一良主編《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163~188頁。

論文:《關於曲氏高昌晚期紀年的幾個問題》,王元化主編《學術集林》卷十,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年8月,298~309頁。

書評:《吐魯番出土文書》壹、貳,《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163~188頁。

翻譯:池田溫《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一卷評介,《敦煌學輯刊》1997年1期,139~141頁。

1998年度

日本吐魯番出土文物研究會《會報》簡介,《新疆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3期,124~126頁。

日本吐魯番出土文物研究會簡介,《西域研究》1998年2期,96~99頁。

1999年度

論文:《曲文泰與玄奘》,季羨林、饒宗頤、周一良主編《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89-101頁

專著:《思想者的產業--張伯苓與南開新私學傳統》,撰寫第2、3章,海南出版社,1999年10月,38~96頁。

書評:《吐魯番出土文書》(叄)(肆),《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581~586頁。

書評:王素《吐魯番出土文獻編年》,《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年12月,590~596頁。

書評:王素《高昌史稿?統治篇》,《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年12月,596~600頁。

2000年度

專著:《敦煌百年--一個民族的心靈歷程》(作者劉詩平、孟憲實),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倡導學術書評》,《中國圖書評論》2000年3期,署名史末

再錄《新華文摘》2000年7期,205~206頁。

百年敦煌專題:《不設防的年代》、《中國學者來了》、《千年記憶》,載《南方周末》2000年8月10日第22、23兩個整版。

書評:李鴻賓《唐朝朔方軍研究》,《中國學術》第四卷,2000年10月,328~331頁。

2001年度

論文:《唐朝政府的民間結社政策研究》,《北京理工大學學報(文科版)》,2001年,第1期,25~30頁。再錄: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中國古代史?魏晉南北朝隋唐》2001年5期,28-33頁。

論文:《科舉制是怎樣完結的》,《文史知識》2001年3期,4-13頁。

論文:《敦煌社邑的分布》,《敦煌文獻論集--紀念藏經洞發現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422--435頁。

論文:《曲氏高昌追贈制度初探》,《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五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147--160頁。

書評:王素《高昌史稿·交通篇》,《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五卷,2001年5月,398~401頁。

書評:寧可、郝春文《敦煌社邑文書集校》;山本達郎、土肥義和、石田勇作《社組織及其相關文獻》,《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五卷,413~418頁。

論文:《論科舉制的完結》,《廣東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72~79頁。

2007年度

專著:《孟憲實講唐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2007年5月。

(講座):1百家講壇-貞觀之治

2百家講壇-玄武門之變

孟憲實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3百家講壇-君子與小人

2008年度

專著:《唐高宗的真相》,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08年5月。

(講座):百家講壇-唐高宗真相

與榮新江、李肖聯合主編《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中華書局。

《論敦煌民間結社與佛教寺院的關係》,黃寬重主編《基調與變奏--七至二十世紀的中國》,(台灣)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等出版,社會、思想卷,2008年7月初,119-132頁。

《論敦煌民間的結社抗災》,饒宗頤主編《華學》第九、十輯(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8月,1029-1039頁。(為2006年12月香港大學等為饒宗頤九十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安樂公主墓誌>初探》,載《紀念西安碑林九百二十周年華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315-323頁。

《傳統史學、新史學和公共史學的"三國鼎立"--以武則天研究為例》,《中國圖書評論》2008年12期,43-47頁。

《唐令中關於僧籍內容的復原問題》,《唐研究》第十四卷,2008年12月,69-84頁。

《吐魯番新出趙同墓誌初探》,孟憲實、劉麗,《西域文史》第三輯,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187-195頁。

2009年度

《試論唐代西域的民間結社》,《西域研究》2009年1期,1-12頁。(收入《報刊複印資魏晉隋唐》,2009年3期,2009年3月9日刊發,26-36頁。)

《傳統史學、新史學和公共史學的"三國鼎立"--以武則天研究為例》,《新華文摘》2009年7期,65-67頁。

《成熟的敦煌民間結社》,《漢唐盛世的歷史解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425-438頁。

《論唐朝的佛教管理--以僧籍的編造為中心》,《北京大學學報》2009年3期,5月20日出版,136-143頁。全文轉載複印報刊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2009年第5期,2009年9月9日刊發,49-56頁。

《論敦煌民間結社內部的轉帖》,《國學學刊》2009年第一期(2009年3月25日),71-83頁。

《新發現的寺院手實研究》,《歷史研究》2009年第5期(2009年10月15日),170-179頁。

2009年11月,出版了《孟憲實讀史漫記》

影視編劇

孟憲實還是電視劇《貞觀之治》的主要編劇,和另一個編劇、著名作家阿城合作,孟憲實負責歷史史料的真實,而阿城負責文學的潤色,歷時兩年完成了劇本創作。

《貞觀之治》運用了大量的特技鏡頭體現唐初的歷史風貌。為此,《百家講壇》把這些素材運用於孟憲實講述過程中插入的片花,用來豐富視覺效果和製作懸念。

孟憲實說,"當初我和阿城各拿出一個劇本,最後再進行融合。我的劇本原有一條愛情線,阿城則是想把宮廷鬥爭部分放大,但根據相關部門當時要做正劇的指示,我們把這兩條線都砍掉了,盡力'一正到底',是否真實、是否忠於歷史的問題,這個也很難界定,很難量化。"

不過,同為歷史正劇,《漢武大帝》做到了"既叫好又叫座"。對此,孟憲實分析說,"電視劇講究戲劇衝突,戲劇衝突要有對手。漢武帝有對手,一生可以用'如何解決匈奴問題'串起來;但唐太宗沒有對手,有人會說突厥問題可以成為該劇的大背景或主線,事實上,當時突厥勢力已是強弩之末,根本構不成威脅。因此,曾考慮用'陰謀加愛情'的套路,這樣戲劇衝突肯定是有了,但又不符合歷史。做到文學性與歷史性的完美結合,做起來太難了。"

百家講壇

錄製節目

《百家講壇》能當編劇的歷史學家肯定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百家講壇》可能正是因為這一點,找到了孟憲實。

2006年,《百家講壇》找到孟憲實,問孟憲實想講什麼,孟憲實還是想講貞觀之治,因為雖然電視劇《貞觀之治》拍得很真實,但是畢竟還有不少虛構的地方,對一個歷史學家來說,只要有虛構,心裡就會不踏實,講講純粹真實的歷史才會踏實。另外,電視劇中沒法展開的很多問題,也可以在《百家講壇》繼續講講。

孟憲實

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不過要真正登上《百家講壇》,卻還需要一個複雜的過程,要過好幾關。第一關,到孟憲實的課堂上來錄像,拿回去研究,看是否適合上電視;第二關,讓孟憲實準備個題目到演播室去試講;第三關是讓孟憲實講一個小人物,其實是進一步考驗,如果通過就可以播出,通不過就作廢了。孟憲實順利闖入了第三關,開始講長孫皇后,講了兩集後他們就讓孟憲實直接進入大題目,講李世民。孟憲實覺得在《百家講壇》講課很費勁,而又有很多別的工作要做,就覺得時間不夠用。中間有一段時間孟憲實就撂挑子不干,不願意再講。《百家講壇》的工作人員就來給孟憲實做工作,說為了讓大家的工作都不白做,還是請孟憲實繼續講完,於是就又匆匆講了兩集,湊夠八集,以《玄武門之變》為題播出了。播出的效果還不錯,收視率很高,所以電視台和孟憲實的同事、朋友都希望孟憲實能繼續講下去。這樣,孟憲實就又以"貞觀之治"為題,講了十二集。最後播出了十一集。

講壇感悟

"登壇"之後,孟憲實的生活發生了不少變化。"比如我突然知道,原來講課還可以這麼講。我把在鏡頭前的講課方式運用到課堂上之後,發現我的課更受同學們歡迎了。"不過雖然"登壇"講課讓孟憲實獲得了很大的知名度,但他表示,自己不想當于丹、易中天那樣的"明星學者",只希望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繼續踏踏實實地干。

《百家講壇》雖然深受普通觀眾歡迎,但是其中講歷史的節目在很多歷史學家眼裡,卻不過是些皮毛。對此,孟憲實說:"我覺得歷史學家看《百家講壇》講歷史,純粹是無聊。這就好比《貓和老鼠》,明明是給小孩子看的,你大人非得說貓也能說話是違反基本規律的,這多沒勁!《百家講壇》講的歷史不是講給歷史學家看的,是講給普通觀眾看的。所以我在講課的時候,儘量以最通俗的方式表述出來,不過最後整理成書稿的時候,我還是加入了不少自己的學術觀點。希望能增加圖書的含金量。"

學術研究

評唐太宗

李世民還是秦王時,與太子李建成的派系爭奪得很厲害,雙方互相"挖牆腳"、搶人才,爭奪對方的骨幹,李世民在這個期間挖到很多對方的人才,但他自己的"秦軍"中卻沒有一個人背叛他。

孟憲實說:"為什麼李世民在自己的隊伍中有這樣高的威信,不僅僅是因為他是秦王,有權力,更重要的是一次次衝鋒陷陣中,李世民都是身先士卒。李世民從來不是一個只坐在陣後的指揮家,布置完基本的戰略後,他一定率他的鐵甲兵沖在最前線。連李世民的父親都說,他打仗好像只會用一招,就是率着精銳部隊穿陣而過,就是從敵人的正中央穿過,在敵人的陣後展開秦王大旗,那時候是肉搏戰,只要你的旗子出現在敵人的陣後,敵人就覺得敗了。"而李世民之所以敢於衝鋒陷陣,緣於他從小習武,據說他最擅長弓箭,坊間傳說他的鬍子非常堅硬,可以把弓放在鬍子上。正因為他是一個靠武功打天下的人,曾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爭,與部下共生死、同命運,每次的勝利都是和部下用共同的鮮血、共同的犧牲換來的,所以他們內部非常團結,在後來的鬥爭當中,經受住了考驗,因此他的部下非常敬重他。

李世民說過,他早年是不讀書的,後來才開始看書。因為早年他打天下靠的是武功,後來治天下他靠的是文功,就是讀書治理天下。

而想要治理好國家,必須聽別人的意見,李世民有一個最大的優點促使他成功,那就是他的自我克制能力很強,一個有權有勢的人,如果他的自我克制能力很弱,他自己錯誤的一面就會泛濫成災,如果他自己公私不分,大我小我不分,那就很麻煩了。而古代的帝王大多在這個問題上出差錯。

評唐高宗

在研究唐史時,孟憲實發現了一個不同的結論:唐高宗李治並非史書描述的很軟弱。"史書一方面講唐高宗很軟弱,另一方面有些事情明顯不是軟弱的表現,這種概括明顯有問題。"孟憲實覺得唐高宗是一個冤案,其實唐高宗是一個外圓內方、心思縝密、膽大心細的人。孟憲實說,唐太宗在世時,高宗利用父親生病的機會,勾引了父親的"才人"武則天,他倆發生了關係。"太子喜歡皇帝的女人,這種'亂倫'顯然是違反綱常的,但是他還是勾引了,說明這傢伙一點也不老實,更不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我看他是主動的,按照當時武則天的處境,她不敢胡來。"所以這證明李治的孝、他的仁都是做給唐太宗看,做給大臣看的,背地裡他不露聲色,該他做的,他表現得很好,不該他做的,他想做也偷偷地做了。

"為了妖魔化武則天,不得不把高宗寫得很弱智。"過去的史書講到高宗時,基本都是把武則天當一號人物,把唐高宗當二號人物,讓人覺得武則天是唐高宗背後更厲害的角色,孟憲實認為這是對武則天的妖魔化。《資治通鑑》為什麼妖魔化武則天?就是為了提醒宋朝的當政者,武則天不能在宋朝出現,上來就把武則天寫得很壞,她有野心從進宮開始就準備當皇帝。所以像寫《資治通鑑》的司馬光,寫《新唐書》的歐陽修身為歷史學家又是政治家的雙重角色,普通讀者難以從中窺查。唐高宗何以背上千年軟弱無能的"黑鍋"呢?在孟憲實看來,一方面,有客觀的原因,"前面有個唐太宗,高大全,後面有個武則天,'邪派領袖',一正一邪,把唐高宗壓在中間施展不開。"唐高宗成了妖魔化武則天的副產品。

評武則天

對史書記載武則天殺女一事,孟憲實感嘆說。"其實武則天哪,也怪可憐的。因美貌出眾被召進宮中做了才人,太宗賜給她武媚的稱號。但她一丁點也沒有朝廷的依靠勢力,和唐高宗的感情是她唯一的資本。"至於"公主之死",那是一系列妖魔化的描寫之一。《資治通鑑》上說,武則天趁王皇后來看她剛出生的女兒之際,親手掐死了女兒並誣陷王皇后。孟憲實說,"事實上是不可能,史書進行了文學性的描寫,時間交代不清,細節之處值得懷疑,事實上是自然夭折。殺女兒這件事不澄清,武則天的形象就立不起來。"至於"獅子驄"的故事就更不可信。唐太宗的寵馬,武則天敢說用鐵鞭、鐵撾、匕首制服嗎?孟憲實認為,這與唐高宗喜歡小鳥依人的女人不符。

至於武則天稱帝的舉動,孟憲實解釋說:"武則天太超前了,超出了人們的想象。武則天的形象也是分階段的,這和高宗有一比,高宗在太宗的時期,就是一乖兒子,要多乖有多乖,武則天在高宗面前是一乖媳婦,要多乖有多乖,一副沒有野心的樣子。因為女人要當政,她必須依靠娘家的勢力,可她對娘家的勢力處理得很乾脆,不講任何私情、面子,這都給高宗留下十分良好的印象。而且高宗死的時候56歲,武則天那時候已經60歲了。60歲的一個老太太,兒子都20多歲了,你想高宗能預料到這個60歲的老太太還會去做皇帝嗎?所以沒法觀察得到。另外,當時確實比較開放,人們對於是否女人當皇帝都無所謂了。在孟憲實看來,如果從純粹歷史審美這個角度講,出來一個女皇帝還是挺好玩的一件事。

人物評價

以前覺得孟憲實應該是個比較銳利的人,他曾經說過,《百家講壇》里的主講人沒有一流的學者,不知道他這麼說會不會讓其他人反感,或者有炒作的嫌疑,但從對話來看,他對自己也不太客氣,直言不諱。但他的語氣是平和溫厚的,就像在說一個史實。這大概是一個歷史學者的真正本質,不藏着掖着,不虛與委蛇,有話直說。

一個採訪過孟憲實的記者這麼評價他:"這是個在學術上絕對靠得住的人。"這麼一說,有一點倒是可以放心,就是無論孟憲實在《百家講壇》上講述唐史講得讓人愛聽還是不愛聽,他的史學專著讓人愛看或不愛看,至少,可以聽到和看到一個真正的史實。這就夠了。

視頻

貞觀盛世,魏徵位高權重卻為何一貧如洗?——《知道中國》孟憲實 2018-02-26發布

玄武門之變06_太子之爭-孟憲實.2006.12.16 2017年4月27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