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孟十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孟十還作家編輯俄國文學研究者、翻譯者、教師,原名孟顯直,又名孟憲智,筆名孟咸直、咸直、孟斯根、斯根,1908年12月24日出生。

原籍遼寧,曾留學蘇聯10年,在黎烈文主編的《譯文》上發表許多俄國和蘇聯文學譯文,與魯迅合作翻譯《果戈理選集》等書,與魯迅來往密切,《魯迅全集》里收有多封魯迅寫給他的信。1949年到台灣工作,是國立政治大學東方語文學系(現在的斯拉夫語言文學系)首任主任。

孟十還
居中[1][2]
出生 (1908-12-24) 1908年12月24日(115歲)
國籍 中國
別名 孟咸直
職業 作家、編輯

孟十還簡介

有很長一段時間,政治大學東方語文學系俄文組是台灣惟一的一個俄羅斯語言文學專業(現在仍然是公立的惟一,另有民辦的中國文化大學和澹江大學),早年台灣自行培養的俄語人才都是他的學生。在台灣"白色恐怖"和"反共抗俄"的嚴酷時期下,這位俄國文學研究的先驅對自己留學蘇聯的經歷諱莫如深,更絕口不提魯迅,並停止文學創作和譯介,只在1961年因應教學需要編著出版《俄文文法》,也已絕版多年。退休後移民美國

孟十還軼事

本文摘自《文壇話舊》(欽鴻 著)

文壇之事,常令人遺憾。有人如曇花一現,卻留下了聲名,有人成績粲然,反倒湮沒無聞。孟十還就是後者。

在二三十年代文壇上,孟十還是比較活躍的作家。他是專攻蘇俄文學的翻譯家,同時也寫新詩和散文小品。他既在《論語》、《現代評論》一類雜誌發表作品,同時也是麼海燕》、《中流》、《太白》等進步或"左翼"刊物的作者。他在文壇上有廣泛的聯繫,特別與魯迅交往甚密。可是現在,不單是一般讀者對他極為陌生,即使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們也知之甚少,已經出版和正在編印的各種名人辭典幾乎找不到他的名字,就連權威的《魯迅全集》關於他的釋文也語焉不詳。

即使如此,1981年版《魯迅全集》對他的介紹還是迄今最詳盡者。我們不妨把全集的幾處釋文綜述在此: 孟十還,遼寧人,原名孟斯根。翻譯家,曾留學蘇聯,《譯文》的經常投稿者。魯迅曾約他同譯《果戈理選集》。1936年主編《作家》月刊。

顯然,這些介紹,對於著名翻譯家孟十還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它過於簡略,且不乏錯誤。

例如,孟斯根就不是他的原名。1989年夏,我曾與台灣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家周錦談及孟氏。周錦與孟氏乃相交數十年的老友,對他的情況相當熟稔。據周錦所述,他的原名是孟顯直。

這使我想起20年代初以咸直、孟咸直的筆名在遼寧文壇活動的孟憲智來,他的別名便是孟顯直。從籍貫、姓氏以及活動的時間、區域等因素綜合考察,孟十還即孟憲智(孟顯直)當可確定。這一發現,為我們勾勒出他早期文學活動的軌跡。

同大多數文學青年一樣,孟十還也是以詩歌創作走上文壇的。他最初寫了一些新詩,如《淚和血》、《流水中的落葉》等,也寫了《一個秋里底哀聲》等散文詩,分別發表在1923年瀋陽《盛京時報》、1925年大連《青年翼》等報刊上。當時他尚未投身時代洪流,其作品不免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

1927年下半年,他開始轉寫雜文和散文小品,並向北平、上海的報刊投稿。以後去蘇聯留學,成為蘇俄文學研究專家。回國後,在魯迅指導下,他翻譯了許多優秀的蘇俄文學作品,一時聞名遐邇。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他與友人孫陵、周錦相偕赴台灣,從此定居數十年。

摘自"網易書庫"

1932年孟十還從蘇聯回國後,來到上海,開始以"孟斯根"為筆名,發表了很多篇介紹蘇聯文學和俄羅斯文學的文章和譯文,還在《論語》、《人世間》等雜誌上發表過很多散文小品。1934年魯迅發起創辦的《譯文》創刊後,孟十還向《譯文》投了一篇蘇聯作家左琴科的《我怎樣寫作》的譯稿。負責編輯《譯文》的黎烈文覺得這篇譯文的署名"孟斯根",多次在林語堂主編的《論語》等刊物上出現,就跟魯迅提出是否能請譯者換個筆名發表。魯迅允諾後,就委託孟斯根的朋友聶紺弩同他協商。聶紺弩立馬找到孟斯根,順手從書架上抽出本《紅樓夢》,說是隨手翻到哪個人物就參照他取個筆名。不料,聶紺弩一下子翻到了賈環,就自感有些唐突。賈環這個人物口碑不好,怎麼能參照他來取名呢!正躊躇間,孟斯根說:"不妨事,賈環口碑不好,我比他還差上十倍,叫十環如何?"聶紺弩說:"既然這樣,莫如換個字,叫'孟十還'。"隨後,孟十還就給魯迅寫信將自己的新筆名告訴給他。從此,孟十還的名字經常在各家報刊上出現,就成了大家公認,自己認可的名字了。

魯迅對孟十還很重視,因為當時的《譯文》是將譯介俄蘇文學作為重頭戲的,很需要介紹俄蘇文學名著和蘇聯文藝理論的文章,所以,在孟十還的譯文發表後,他與魯迅的聯繫逐漸多了起來。當時的孟十還還是個青年人,涉世不深,在譯文選題上還摸不準時代的脈搏。魯迅告訴他翻譯作品的選題,要避免與別人重複,出版社是要盈利的,重複的譯著不好賣,就不容易出版;還告訴他選題切忌"犯忌"。有些敏感的蘇聯作家容易犯忌,而選擇那些俄羅斯的經典作家的作品則穩當些。受到魯迅教導的啟發,孟十還翻譯了果戈理的《五月的夜》。當他將譯稿給魯迅看時,魯迅非常激動。因為他早就想介紹果戈理的作品,現在有人翻譯了,而且譯文水平很好,於是就同孟十還商量準備翻譯一套《果戈理選集》,納入譯文社與生活書店合作出版的《譯文叢書》出版。經過協商,他們計劃這部選集為六部,只有《死魂靈》由魯迅翻譯,其他五部由孟十還完成。在魯迅抱病翻譯《死魂靈》時,孟十還得知魯迅正在搜集各種版本的插圖,到處訪求,後在一家小書店尋得,隨即買了下來贈給魯迅。這套選集因魯迅病逝只完成了魯迅譯的《死魂靈》和孟十還譯的《密爾格拉德》兩部,後由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孟十還改名

人們熟知的斯根,其實乃是孟十還的筆名。周錦告訴我,孟氏在研究蘇俄文學中,對小說家托爾斯泰和詩人普希金(舊譯普式庚)特別崇敬,遂從他們兩位的名字中各取一字略加變幻,而得此筆名。

孟十還譯作

《米爾格拉德》 《米爾格拉德》 《米爾格拉德》

孟十還主編

民國珍稀新文學期刊新善本-《作家》創刊號(第一卷,第一號 1936年4月)書籍作者:孟十還主編 魯迅、茅盾、巴金、胡風、蕭紅、蕭軍、草明等撰搞

本書介紹

民國珍稀新文學期刊新善本-《作家》創刊號[第一卷,第一號 1936年4月15日初版,1936年4月18日再版]。345頁,12頁廣告,10頁插圖,目錄頁封底幾張書頁邊有粘。《作家》為孟十還主編,1936年4月15日創刊於上海,上海雜誌公司發行。由於其進步色彩和抗戰意識濃厚,遭到當局查禁,1936年11月15日第2卷第2期出版之後停刊,共出8期,是當時有影響的大型左翼文學刊物之一。主要撰稿人有魯迅茅盾巴金胡風蕭紅蕭軍靳以周文歐陽山、荒煤、草明、黎烈文、蕭乾、麗尼、孟十還、魯彥、唐弢、羅烽、葉紫、鄭伯奇葉聖陶、張香山、舒群、東平等。《作家》以發表文學創作為主,《作家》幾期中也發表了幾篇在"兩個口號"的論爭中有影響的文章,其中有魯迅《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呂克玉(馮雪峰)《對於文學運動幾個問題的意見》,莫文華(劉少奇)《我觀這次文藝論戰的意義》,胡風駁周揚的論爭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