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孟雲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孟雲卿
孟雲卿
原文名 yunqingmeng
出生 725
中國山東平昌(今山東商河西北)
逝世 781
國籍 中國
別名 孟升之
職業 詩人
知名作品 寒食
行路難
放歌行

孟雲卿,(725-781),山東平昌(今山東商河西北) 人,字升之。30歲後始舉進士。肅宗時為校書郎。存詩17首。其詩以樸實無華語言反映社會現實,為杜甫元結所推重。孟雲卿與杜甫友誼篤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華州司公參軍,行前夜飲話別,並以詩相贈,即《酬孟雲卿》。同年冬,他們在洛陽相遇,同到劉顥家中暢飲。杜甫又寫了《冬末以事之東郊,城湖東遇孟雲卿,復歸劉顥宅宿,飲宴散因為醉歌》一詩,記敘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達了詩友間的誠摯感情。 (以上見鏈接)[1]

人物簡介

孟雲卿,平昌(今山東省商河縣西北)人,約生於725年(唐朝開元十三年)。其詩作如實地描寫了當時民眾在戰亂中的苦難,表達了自己報國無門的感慨以及與親朋故舊的情誼。766年(大慶元年),孟雲卿遠往南海,元結作詩贈別,題為《送孟校書往南海》。(以上見鏈接)[2]

代表作品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行路難 君不見高山萬仞連蒼旻,天長地久成埃塵。 君不見長松百尺多勁節,狂風暴雨終摧折。 古今何世無聖賢,吾愛伯陽真乃天。金堂玉闕朝群仙, 拍手東海成桑田。海中之水慎勿枯,烏鳶啄蚌傷明珠。 行路難,艱險莫踟躕。

放歌行 吾觀天地圖,世界亦可小。落落大海中,飄浮數洲島。 賢愚與蟻虱,一種同草草。地脈日夜流,天衣有時掃。 東山謁居士,了我生死道。目見難噬臍,心通可親腦。 軒皇竟磨滅,周孔亦衰老。永謝當時人,吾將寶非寶。

趣聞軼事

他與杜甫友誼篤厚。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華州司公參軍,行前夜飲話別,並以詩相贈,即《酬孟雲卿》。同年冬,他們在洛陽相遇,同到劉顥家中暢飲。杜甫又寫了《冬末以事之東郊,城湖東遇孟雲卿,復歸劉顥宅宿,飲宴散因為醉歌》一詩,記敘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達了詩友間的誠摯感情。城湖東遇孟雲卿,復歸劉顥宅宿,飲宴散,因為醉歌》一詩,記敘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達了詩友間的誠摯感情。

元結極為推重孟雲卿的詩。760年(唐乾元三年),他所編詩集《篋中集》里,選入當時7位詩人的詩共24首,其中孟雲卿詩5首。詩作如實地描寫了當時民眾在戰亂中的苦難,表達了自己報國無門的感慨以及與親朋故舊的情誼。766年(唐朝大曆元年),孟雲卿遠往南海,元結作詩贈別,題為《送孟校書往南海》。詩序中元結自稱:"平昌孟雲卿與元次山同州里,以詞學相友,幾二十年…… 材業,次山不如雲卿;詞賦,次山不如雲卿;通和,次山不如雲卿……雲卿少次山六七歲,雲卿聲名滿天下。

孟雲卿是元結所編《篋中集》中七詩人之一。他和其餘六人一樣,長於五古,氣格高古,力追漢魏,屏絕藻彩,一歸淳樸。杜甫《解悶十二首》其五說:"李陵蘇武是吾師,孟子論文更不疑,一飯未曾留俗客,數篇今見古人詩。"認為孟雲卿詩,源自相傳的"蘇李詩"。高仲武以為"祖述沈千運,漁獵陳拾遺(陳子昂)"(《中興間氣集》),則說明孟詩在當朝的師承。張為著《詩人主客圖》,尊孟雲卿為"高古奧逸主",可說明孟詩的高古風格在唐中期確能別樹一幟。他的詩歌題材較窄,多慨傷道德風氣衰落,但如"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傷時二首》之一)這樣的詩句,則為人們所稱道。在藝術上,清代吳喬《圍爐詩話》說,孟雲卿詩有"直率之病",是符合實際的。

《全唐詩》編孟雲卿詩1卷,計17首,外零句4句。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以上見鏈接)[3]

參考資料

  1. [1]古詩文網
  2. [2]古詩文網
  3. [3]古詩文網